慈绳爱索

十二月三十一日~貝蒂不要毛毯

十二月三十一日~貝蒂不要毛毯

信徒必須時時向上帝獻上感恩。事實上,有些時候我們向上帝感恩與讚美是出自內心至誠的,要禁也禁不住。

蘇格蘭有一位長老會牧師,信仰純正不過稍嫌保守。教會裡有一位姊妹經常在聽道時,習慣說「讚美主」或「哈利路亞」來回應牧師所傳講的信息,令牧師十分頭痛。有一年過年的時候,牧師告訴她:「貝蒂姊妹,明年如果妳能安靜聽道,不再在聚會中嚷讚美主或哈利路亞,到年底時我就送妳兩床毛毯。」貝蒂姊妹十分窮苦,她很希望能得到這兩床毛毯,於是便答應牧師的要求。

起初幾個主日,她都很安靜。直到某一個主日,駐堂牧師喉嚨發炎,臨時請別的牧師來講道。這位客座講員講道十分熱情,他強調罪得赦免以及所帶來的福份。貝蒂聽得十分入神,最後她禁不住跳起來說:「有毛毯、没毛毯都是哈利路亞!」

我們當中多數人不會那樣狂熱,我也無意鼓勵人人都當如此。不過我們可以從貝蒂身上學到一樣功課:「我們心中擁有主所賜的真實喜樂,我們的口就不禁要頌讚他的聖名!這是不必要刻意阻止的。」

 

詩篇一五0篇

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!在上帝的圣所赞美他,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赞美他。

2要因他大能的作为赞美他,按着他极美的大德赞美他。

3要用角声赞美他,鼓瑟、弹琴赞美他;

4击鼓、跳舞赞美他,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他;

5用大响的钹赞美他,用高声的钹赞美他。

6凡有气息的,都要赞美耶和华。你们要赞美耶和华!

十二月三十日~你怎樣對待母親?

十二月三十日~你怎樣對待母親?

假如我們的雙親是極虔誠的基督徒,他們在主裡用愛心來養育我們,則他們的恩典是令人永遠無法回報得完的。當他們年事漸高時,他們期望我們有温暖與慷慨的回應。唯有當他們知道子女願意竭盡所能來照料他們時,才能夠減輕他們在垂暮之年的焦慮!拿我個人來說,我小時候體弱多病,虧得我母親加倍細心的照料,她的愛是我永遠無法回報得完的。不過我還是竭盡所能的來愛她,一直到她平安返回天家爲止。

我從基督教前鋒報讀到一則故事,立刻在內心深處起了共鳴。有一位牧師見證:某天晚上他在一個大都會作客,受到友人的親切接待。他這位朋友是一位五十五歲的中年人,跟他聊了一陣子後,約莫到了晚上九點,便對牧師說:「對不起,晚上九點是我母親的時間。我得離開一下,去跟母親道聲晚安。她住的地方,離我這兒只隔三條街,我很快就會回來。在以往的三十年當中,我幾乎每天都這樣做。」友人的妻子補充說:「不管天氣好壞,或家中來了甚麽客人,他都堅持非得去跟她母親道聲晚安不可。我丈夫絕對不會忘記他的母親,假使哪一天他忘記這樣做,母子兩人一定都會睡不着覺。他母親的心智已逐漸衰退,許多事情都記不清了,不過一到晚上九點,她就會說她的兒子馬上就會去看她的!」

我不知道你怎樣對待母親?雖然你母親心智逐漸衰退,也不應該忽略她。請你以最體貼的方式和不斷的付出愛心來照亮她的晚年吧!

 

馬可福音七章九-十三節

“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。如经上说:‘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却远离我。7他们将人的吩咐,当作道理教导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。’

 

8你们是离弃上帝的诫命,拘守人的遗传。”9又说:“你们诚然是废弃上帝的诫命,要守自己的遗传。10摩西说:‘当孝敬父母,’又说:‘咒骂父母的,必治死他。’11你们倒说:‘人若对父母说:我所当奉给你的,已经作了各耳板’(各耳板就是供献的意思),12以后你们就不容他再奉养父母。13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,废了上帝的道;你们还作许多这样的事。”

十二月二十九日~我怕上帝

十二月二十九日~我怕上帝

我不記得有多少次跟人談起敬畏主的事,多數人的反應總是說:「你不會怕上帝吧!我才不會去信一位會令人害怕的上帝。」不可諱言的,我的確怕上帝,我也斬釘截鐵的承認這一事實。

這正像我也怕水一樣,雖然我也喜歡垂釣和游泳,但我對水絕對不敢掉以輕心。河川、湖泊、海洋的水會叫人滅頂的事實是輕忽不得的。同樣的道理,我也怕電、汽油、高腳梯,雖然這些東西都是我所需要的。如果人只看到這些東西正面的好處,而疏忽其危險性是愚不可及的。我不諱言,連老爹我也怕。雖然我深深地愛他,對他善意的存心不起絲毫的懷疑,但不瞞你說,我仍然怕我的父親。我知道父親愛我、關心我,不過我尊重他擁有作我父親和雇主的雙重權柄。如果他採取任何方式來管教、糾正我,我都完全接受。

所以,我怕上帝也正像這樣,我敬畏他,他的聖潔令我肅然起敬。雖然我怕上帝,卻是愛他,也樂意親近他。我樂意做到:愛上帝所愛的;恨惡上帝所恨惡的。我願意在我一生當中,怕上帝遠超過怕其他一切的事。撒但和人能殺害身體,然而有一天上帝將成為「烈火」,燒毀凡是與他作對的人。所以,我承認只有當我懂得怕上帝的時候,我才真正算是懂得愛他。唯有這種敬畏的愛,能排除一切不必要的恐懼。

 

希伯來書十二章二五-二九節

25你们总要谨慎,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,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,尚且不能逃罪,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?26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,但如今他应许说:“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,还要震动天。”27这再一次的话,是指明被震动的,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,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。28所以,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,就当感恩,照上帝所喜悦的,用虔诚、敬畏的心侍奉上帝。29因为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。

十二月二十八日~賠償

十二月二十八日~賠償

聖經教導我們一旦虧負別人就得設法賠償。如果我們得罪別人,儘可能設法與人和好。雖然這並不容易做到,但卻是一件既榮耀神又可以赢得對方敬重的事,值得你去努力。

麥斯牧師說,他剛講完這個主題,一個年輕人跑來對他說:「牧師,你的話使我感到十分爲難。我偷東家之物,但没有面子去向他認罪。我是造船工人,我的東家還没有信主,我時常勸他信主,他總是一笑置之。我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到昂貴的銅釘,它的優點是不會生鏽,我曾順手牽羊拿一些回家去建造自己的遊艇。如果我向老板認罪,並賠償他的損失,他會把我當作一個假冒為善的人,以後我又怎能帶領他歸主呢?所以,我的內心十分矛盾。」

過不多久,年輕人又來找牧師,很興奮的說:「牧師,問題已經解決了,現在我真的感到很平安。」牧師追問:「你向老板認罪時,他有甚麽反應?」「噢,他盯着我看了老半天,才開口說:喬治,我一直認爲你是一個假冒爲善的人,現在才發現錯怪你了。你們的基督教確實了不起。任何宗教若能叫一個人承認自己偷了東西,並願意負責賠償,這樣的宗教是值得肯定的。」

不管你必須付出多大的代價,你都應該認罪並設法賠償。這樣,你必然會在主裡享受到新的自由與喜樂。

 

民數記五章五-十節

5耶和华对摩西说:6“你晓谕以色列人说:无论男女,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,以致干犯耶和华,那人就有了罪。7他要承认所犯的罪,将所亏负人的,如数赔还;另外加上五分之一,也归与所亏负的人。8那人若没有亲属可受所赔还的,那所赔还的就要归与服侍耶和华的祭司,至于那为他赎罪的公羊是在外。9以色列人一切的圣物中,所奉给祭司的举祭,都要归与祭司。10各人所分别为圣的物,无论是什么,都要归给祭司。”

十二月二十七日~豈是小事

十二月二十七日~豈是小事

中學時代我曾經在鄉下一個市場工讀了三個月,店主偷斤減兩的作風,我實在很看不慣。比方說有人來買一塊肉,他就故意少給一兩。他還冠冕堂皇地說:「客人買東西少掉一兩並無所謂,可是我積沙成塔,獲利就很可觀。」最近我讀到一則統計數字,又想起從前那個店主的話來。果然不錯,商人在食品上、汽油上、燃料油或其他項目上,每次只要偷一點斤兩,久而久之,口袋便會多出幾十億不義的財富來!

也許有人會說:「一斤豆子即使少掉一兩,又有誰會察覺呢?」或許人的肉眼察覺不出,但這種行為牽涉到基本的道德原則。一個貪婪的人,招摇撞騙,他的罪行和一個人故意去拐騙殘障人士的生活費同樣惡劣。不能說這兩種行為應當受相同的懲罰,雖然在犯罪的程度上有所分別,但行為上的錯誤則是一致的。上帝訂定的標準是絕對的,不能說有人偷人東西,因為所偷的數目很小,就從輕發落。

聖經教導:與人交往必須正直。耶穌曾說:「人在小事上不忠心,在大事上也不會忠心。」因此,切記,「不誠實」無論如何絕對不會是一件小事!

 

申命記二五章十三-十六節

13“你囊中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砝码;14你家里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升斗。15当用对准公平的砝码、公平的升斗。这样,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,你的日子就可以长久。16因为行非义之事的人,都是耶和华你上帝所憎恶的。”

十二月二十六日~救主的榜樣

十二月二十六日~救主的榜樣

我們時常聽到有人以「了不起的榜樣」或「奇妙的老師」來形容耶穌。不過類似這樣的稱呼與「救主的使命」並不十分吻合,因為他最基本的使命是來為我們的罪代死,好叫我們承受永遠的生命。

費城有一位牧師剛講完道。一位陌生人來對他說:「我不喜歡你過分強調基督的十字架。與其強調基督的死,還不如教導我們:基督乃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,是我們的最佳典範。」牧師反問那人:「如果我照你的意思傳講,你願意跟隨基督嗎?」陌生人毫不猶豫地回答:「我當然願意。」牧師說:「好極了,我們先談第一步,耶穌為我們留下了未曾犯罪的榜樣,你承認你做到了嗎?」陌生人一臉尷尬地說:「這一點我做不到,我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。」牧師接着說:「那麽你的需要應該是一位救主,而不只是一個榜樣!」

如果一個人想藉着效法耶穌過完全的生活,在第一步就會發現根本就不可能。我們不可能完全不犯罪,因此我們需要上帝的憐憫!由於耶穌是聖潔没有瑕疵上帝的兒子,他可以承擔世人的罪。上帝把眾人的罪都歸到基督身上,好叫我們獲得赦免。切記,不要把基督當作一個了不起的榜樣,他到世上來是來拯救我們脱離一切的罪,與天父重新和好,我們真正所要的是「一位救主」!

 

使徒行傳四章一-十二節

1使徒对百姓说话的时候,祭司们和守殿官,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。2因他们教训百姓,本着耶稣,传说死人复活,就很烦恼,3于是下手拿住他们。因为天已经晚了,就把他们押到第二天。4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,男丁数目约到五千。

5第二天,官府、长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会,6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、约翰、亚历山大,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。7叫使徒站在当中,就问他们说:“你们用什么能力,奉谁的名作这事呢?”8那时,彼得被圣灵充满,对他们说:9“治民的官府和长老啊,倘若今日因为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,查问我们他是怎么得了痊愈,10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,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,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、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。11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,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。

12除他以外,别无拯救。因为在天下人间,没有赐下别的名,我们可以靠着得救。”

十二月二十五日~聖誕節十誡

十二月二十五日~聖誕節十誡

某一教會通訊登出下面的一則短文,忠告信徒如何來過聖誕節:一過聖誕節千萬不可「遺忘」基督,把聖誕節寫成Xmas,叫人看不見基督,而X只不過是一個「未知數」的記號。二 過聖誕節必須預備你的心,否則花太多時間去買禮物,結果捨本逐末把自己的心給忘了。三 不可讓聖誕老人來取代基督的地位,叫聖誕節屬靈的意義蕩然無存。四 不可因爲你的詢問和牢騷,加重了店員、郵務士和商人的負擔。五 你致送禮物時,應當把自己一併寄送。這樣,你所送的禮物,價值就會增加百倍,收到禮物的人必定永遠忘不了你。六 不可憑別人送給你的禮物的價格來衡量它的價值。即使是小小的禮物,也代表無限的愛心,這絕不是金銀所能相提並論的。七 不可忽略窮困的人。你若慷慨,就當實際去幫助飢餓和受凍的人!八 不可忽略教會。教會的敬拜才是聖誕節最重要的活動。九 你要盡量成為小孩子,聖經告訴我們,人若不成爲小孩的樣式,就斷不能進入天國。十 當將你的心獻給基督。讓基督居於你聖誕節一切計畫的首位。

凡遵守以上十誡的人,必能過一個蒙福的聖誕節。

 

馬太福音二章一-十一節

1当希律王的时候,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。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,说:2“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?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,特来拜他。”3希律王听见了,就心里不安;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。4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,问他们说:“基督当生在何处?”5他们回答说:“在犹太的伯利恒。因为有先知记着,说:6‘犹大地的伯利恒啊,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,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,牧养我以色列民。’”

 

7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,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,8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,说:“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,寻到了,就来报信,我也好去拜他。”9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。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,忽然在他们前头行,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,就在上头停住了。10他们看见那星,就大大地欢喜,11进了房子,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,就俯伏拜那小孩子,揭开宝盒,拿黄金、乳香、没药为礼物献给他。

十二月二十四日~上好的禮物

十二月二十四日~上好的禮物

許多年前聖誕假期的一個主日早晨,我在一所監獄向一群難友講道。主題是「救恩-上好的禮物」。我原本無意講這個題目,但當我看到那些難友,聖靈感動我臨時換一個講題。那是一群包羅着憤世嫉俗的、冷漠的、憂鬱的,以及生不如死的人。我得設法引起他們的興趣,才能把基督的好消息傳給他們。

我的開場白是:「我知道牧師向你們傳救恩的信息,一部分人未免會感到奇怪。假如我能送一大筆錢給你們或者設法使你們獲得釋放,你們會比較有興趣些。」我看到有些人在點頭。我接着說,錢雖然可愛,它卻只是暫時性的東西。除非我們的心改變過來,否則照以前過揮霍的生活,再多的錢也很快就會用盡,或許我們又觸犯了國法。我指出:救恩是上帝所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,因為它不但包括赦免從前我們所犯一切的過錯,也帶給我們一直持續到永遠的新生命。

如果耶穌没有降世的話,這個盼望就會落空。由於耶穌的義爲我們成就了一切,人只要相信他,就可以得到赦免,獲得進入天堂的確據,並勝過罪惡的能力。對於絕望、被定罪的人而言,再也没有比這更好的禮物了。朋友,你願意接受這上好的禮物嗎?

 

路加福音二章八-二十節

8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,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。9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,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,牧羊的人就甚惧怕。10那天使对他们说:“不要惧怕,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,是关乎万民的。11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,为你们生了救主,就是主基督。12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,包着布,卧在马槽里,那就是记号了。”13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上帝说:14“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,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。”15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,牧羊的人彼此说:“我们往伯利恒去,看看所成的事,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。”16他们急忙去了,就寻见马利亚和约瑟,又有那婴孩卧在马槽里。17既然看见,就把天使论这孩子的话传开了。18凡听见的,就诧异牧羊之人对他们所说的话。19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,反复思想。20牧羊的人回去了,因所听见、所看见的一切事,正如天使向他们所说的,就归荣耀与上帝,赞美他。

十二月二十三日~預言的應驗

十二月二十三日~預言的應驗

成群的民哪,现在你要聚集成队;因为仇敌围攻我们,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。伯利恒以法他啊,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。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,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;他的根源从亘古、从太初就有。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,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。那时,掌权者(原文作“他”)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。他必起来,倚靠耶和华的大能,并耶和华他上帝之名的威严,牧养他的羊群。他们要安然居住;因为他必日见尊大,直到地极。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。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,践踏宫殿的时候,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、八个首领攻击他。(弥5:1-5)

耶穌的降生、其傳道生涯與受苦遇難,在應驗之前數百年即已由先知所預言。若是從數學上的或然率來看,預言的應驗是極其不可能的事。

彼得‧史東納以現代科學的角度寫了一本書,指出八次預言(包括今天的經文)得以應驗的機遇率,約爲十億億分之一(十億億的寫法是在一之後,加上十七個零)。史東納進一步說,如果把十億億個銀幣平鋪在德克薩斯州的地面上,將高達兩呎厚。把這十億億個銀幣其中的一個作記號,然後把它混入其餘的銀幣堆中,請一個人蒙起眼睛去把那個作記號的銀幣找出,其成功的可能率就如同先知預言基督降生,所可能應驗的機遇率一樣的渺茫。

既然基督兩千年前第一次降生的八處預言已應驗了;他將來第二次降臨的預言不一樣會應驗嗎?因此在這聖誕節期,我們要感謝上帝差遣他的獨生子降世為我們死、也爲我們復活。我們更要感謝上帝差他再臨「來統治世界」。伯利恆的聖嬰將來要以「君王」的身份再臨,先知在早前所作的預言,不久即將應驗,因爲「預言乃是提前寫下的歷史」。

十二月二十二日~不知言謝

十二月二十二日~不知言謝

雖然以前有許多關於基督降生的預言,但耶穌降世時並未受到英雄式的熱烈歡迎。天使的頌讚證實預言「已經應驗了」。整個以色列也因主的降生而引起震撼。約莫三十年後,基督自稱彌賽亞與救主,激怒了猶太領袖,遂把他送上十字架處死。人類歷史從未有過如此忘恩負義的舉動!

這種不知言謝的心理,今天依然到處可見。在非洲退休的宣教師歐森說:「有一位傑出的醫生以卓越的醫術在非洲行醫。有一次動大手術挽回一名婦人的性命,把醫生累壞了,然而病人康復後竟連道一聲謝也没有,悶聲不響地走了,使醫生頗為沮喪。」歐森提醒年輕的傳教士,所必須學習的第一課是:不要期望自己的到任會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。因爲非洲有些部落連表達「謝謝你」這一類的話都没有。

我們跟隨基督,奉主的名服事別人,倘若没有獲得別人的賞識,請不用灰心。記得耶穌說過「學生不能高過老師,僕人不能高過主人。」該受到頌讚的是主,而不是我們。服事人而受到對方的肯定,自然可喜。萬一受惠者不知言謝,仍然要喜樂,因為我們所期待的是主的嘉許,這才是最最重要的!

 

路加福音二三章十三-二五節

13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,14就对他们说:“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,说他是诱惑百姓的。看哪,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,在你们面前审问他,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,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,所以把他送回来。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。16故此,我要责打他,把他释放了。”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:“除掉这个人!释放巴拉巴给我们!”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,下在监里的。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,就又劝解他们。21无奈他们喊着说:“钉他十字架!钉他十字架!”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:“为什么呢?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?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。所以,我要责打他,把他释放了。”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,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,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。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,25把他们所求的,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,把耶稣交给他们,任凭他们的意思行。

十二月二十一日~黑暗中的亮光

十二月二十一日~黑暗中的亮光

畫家正在描繪一幅冬景:白皚皚的雪覆蓋着大地和松樹;夕陽西下,大地逐漸昏暗;一間小木屋隱約可見······整個畫面竟是「一片灰暗」。畫家很有技巧的運用彩筆勾出一些「黃色的線條」,讓它從木屋的窗口投射出來。這些金黃色的光線與白雪相交映,使得整個畫面給人「另一種感受」。它不再是陰冷灰暗的叢林,從窗口照射出來的光線,帶給人温暖的愛心與說不出的安全感。在人類歷史上,聖嬰基督降生在伯利恆的馬槽,正如窗口照射出來的亮光,改變了罪惡的黑暗世界。

先知以賽亞預言主耶穌的降生,是這樣說的:「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,住在死蔭之地的人,有光照耀他們。」(以賽亞書九章二節)七百年後,使徒約翰說:「生命在他裡頭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」(約翰福音一章四節)在我們迎接聖誕節之際,我們未免想到,世界若「缺少基督」,不知道會變得多麽黑暗!因為基督乃是黑暗中的「真光」。約翰福音一章九節宣告:「那光是真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!」

 

路加福音二章二五-三三節

25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。这人又公义又虔诚,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,又有圣灵在他身上。26他得了圣灵的启示,知道自己未死以前,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。27他受了圣灵的感动,进入圣殿,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,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。28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,称颂上帝说:29“主啊,如今可以照你的话,释放仆人安然去世;30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,31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,32是照亮外邦人的光,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。”33孩子的父母因这论耶稣的话就希奇。

十二月二十日~一條活路

十二月二十日~一條活路

聖潔的上帝為何容許敗壞的罪人來到他的面前呢?站在人的觀點來看,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,因為全能的上帝既不肯降低標準,而世人也不可能達到上帝所訂定的標準。

最近我讀到一個故事,幫助我體會這種兩難的問題。某人眼睛有極嚴重的毛病,他的家庭醫生建議他去看著名的眼科大夫,並囑咐道:「你得準備許多錢,因爲診療費用必然十分可觀。」那人有了心理準備,打算必要時動用他所有的積蓄,於是跟名醫約定了一個日期。經過診斷之後,名醫對他說:「你必須接受精密的眼部手術」,同時補充一句:「恐怕你負擔不起手術的費用,我是不二價主義者,索取的費用絕不允許討價還價。」那人絕望的慨嘆:「我再怎麽借錢必然還是不夠支付醫療費用,我想只有走上瞎眼一途了!」無料醫生說:「你拿不出我索取的費用,我又無意減價,不過仍有一條路可走。我可以免費為你開刀,這正是我情願做的事。」

朋友,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正像這樣。我們達不到上帝的要求,上帝也不肯廢除他的聖潔與公義,降低標準來接納我們的義。那怎麽辦呢?有了,上帝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:只要人相信基督,就可以白白得到永生的賞賜。世人不必負擔甚麽,神叫他的兒子在各各他爲我們付上代價。基督替我們捨命,遂為我們開出一條活路。

 

羅馬書三章二一-三一節

21但如今,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,有律法和先知为证。22就是上帝的义,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,并没有分别。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,24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,因基督耶稣的救赎,就白白地称义。25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,是凭着耶稣的血,藉着人的信,要显明上帝的义。因为他用忍耐的心,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,26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,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,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。27既是这样,哪里能夸口呢?没有可夸的了。用何法没有的呢?是用立功之法吗?不是,乃用信主之法。28所以我们看定了,人称义是因着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29难道上帝只作犹太人的上帝吗?不也是作外邦人的上帝吗?是的,也作外邦人的上帝。30上帝既是一位,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,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。31这样,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?断乎不是!更是坚固律法。

十二月十九日~上帝疼痛的愛心

十二月十九日~上帝疼痛的愛心

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,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。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,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,牧羊的人就甚惧怕。那天使对他们说:“不要惧怕,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,是关乎万民的。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,为你们生了救主,就是主基督。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,包着布,卧在马槽里,那就是记号了。”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上帝说:“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,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(有古卷作“喜悦归与人”)。”(路2:8-14)

耶穌降世的時候,客棧没有地方可讓他容身,因爲没有人認識他。他到世上來,是爲了開盲人的眼睛、療治破碎的心、使受壓制者得自由、有病的得醫治、有罪的得赦免、死亡者得生命、失喪者得拯救。他曾經説:狐狸有洞,飛鳥有窩,唯獨人子没有枕頭的地方。世界所特地爲他預備的棲身之處,乃是一具質地粗糙的木十字架!回教徒敬拜阿拉時,採五體投地的方式,每天朝麥加頂禮膜拜,都是用這種姿態,雖貴爲君王亦不例外。回教徒若「不懂得阿拉伯語」是没有機會禱告的,因爲他們認爲阿拉伯語是神聖的,他們的神不屑聽其他的語言,不像上帝那樣接受萬國的語言。回教原名伊斯蘭(意思是降服)教,難怪他們的信徒如此敬虔。他們的經典——可蘭(讀的意思)經,被信徒閱讀的情況比基督徒讀聖經還來得熱烈。

印度教徒倘非出身貴族,即令有萬貫家財也是没有資格禱告的。然而基督徒,人人都有資格禱告,如果我們不看重禱告的權柄,禱告時也不肯俯伏跪下,則我們的敬虔是不夠的!

基督降世是來替我們罪人死,使我們得因靠他而活。基督是誰?有人說他是我們餐桌上眼睛所看不見的貴客,也是我們言談間默默聆聽的朋友。基督的救恩是白白給人的,但願你不要輕忽如此大的恩典。

十二月十八日~一個事實

十二月十八日!一個事實

我記得很清楚,當我第一次獲悉十二月二十五日並不是救主真正的生日時,感到十分失望,因為我想,既然不知道主在那一天降生,為何要選定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來慶祝聖誕呢?後來慢慢的,我開始了解基督降世,最重要的是這一個「事實」,而不用在「日期」上鑽牛角尖。凡是用心讀經的人,絕不會放過約翰福音所說:「道成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」的真理。是的,救主確確實實取了人的樣式降生到世界上來過。至於日期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、一月六日、四月二十日或十一月二十日,則並無所謂。

再仔細閱讀聖經關於主降生的記載,那更錯不了!有用來包聖嬰的布、客店、牧羊人來造訪,這些因素都證實了基督在世界上某一個時辰的某一地降生到世上來,他確實是來過了。他在地面上的三十幾年,過着完全的生活。死時是在十字架上捨棄了自己的生命,第三天又從死裡復活。這些事都不容否定,因為這些全是歷史上的事實。也正因為如此,每年我們到了十二月份,世界各地便熱烈慶祝並讚美上帝賜給我們如此珍貴的愛-把他的獨生子給了我們。讓我們與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同來感謝基督,因為他的降生是一個「事實」。

 

約翰福音一章一-十四節

1太初有道,道与上帝同在,道就是上帝。2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。3万物是藉着他造的;凡被造的,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。4生命在他里头,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5光照在黑暗里,黑暗却不接受光。6有一个人,是从上帝那里差来的,名叫约翰。7这人来,为要作见证,就是为光作见证,叫众人因他可以信。8他不是那光,乃是要为光作见证。9那光是真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。10他在世界,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,世界却不认识他。11他到自己的地方来,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。12凡接待他的,就是信他名的人,他就赐他们权柄,作上帝的儿女。13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,不是从情欲生的,也不是从人意生的,乃是从上帝生的。14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们中间,充充满满地有恩典,有真理。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,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。

十二月十七日~上帝的睿智

十二月十七日~上帝的睿智

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套特殊的求生手法。就拿烏賊來說吧,牠擅長游泳不說,泳技亦別樹一格。牠最拿手的是:利用圓筒狀的身體擠壓海水產生出來的力量,讓牠像火箭般神出鬼没。牠體內擠出的水流,在海底產生飛沙走石的功效,讓藏匿在沙內的蝦、蟹無所遁形,而成爲牠的獵物。不過強中還有強中手,烏賊的勁敵若覺得牠太過囂張,前來威脅到牠時,烏賊不得不趕緊更换體色來防禦勁敵。若說烏賊是出色的魔術師,實不為過。牠時而呈淡青綠色、時而呈橙色、時而連續不斷變色,把敵人耍得團團轉。最後,牠還有一項絕招:施放「煙幕彈」。烏賊肚内有一個生產墨汁的黑囊,只要敵人逼近,牠便隨時施放煙幕彈來對付牠。值得一提的是:牠這一招很妙,所施放出來的「塊狀墨汁」外形酷似烏賊本身。敵人不察,誤認牠在瞬間變成漆黑的保護色,等到一經接觸,煙幕彈迸裂開來,把海水弄得烏煙瘴氣,烏賊則趁虚脱逃,甚至還狠狠反咬對方一口。妙的是此種墨汁雖能麻痺敵人,卻不至於污染海洋生態環境。試想一隻鳥賊能在五秒鐘內弄混五點五公石的海水,一群烏賊產生的「黑」勢力就更可觀了!無怪乎連巨鯊也對牠徒呼奈何了。烏賊之連續更換體色的本能,實在是人類最先進的科技所望塵莫及的。你能不由衷讚歎造物主的睿智嗎?

 

羅馬書一章二十節

自从造天地以来,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虽是眼不能见,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,叫人无可推诿。(罗1:20)

十二月十六日~聰明的動物

十二月十六日~聰明的動物

世上有許多聰明的動物。當然,不是動物本身聰明,而是全能全智的上帝賜給牠們天賦的智慧。比方說,海雀在海邊風高浪大的環境下無法築巢,只好把蛋下在斷崖或陡峭的岩石上。上帝特地使牠所下的蛋呈陀螺狀,即一頭尖一頭大。任憑海風狂吹,它頂多就像陀螺在原地打轉,絕不至於被風吹落,十足禁得起環境的考驗。

至於相貌醜陋、怪異的蝙蝠,白天棲息在山洞內或樹枝上,通常還偏愛「倒掛」的姿勢。等到日落黃昏才在林中往來穿梭獵食,且是邊飛邊叫。牠們飛行時所發出的「叫聲」是有作用的。這些傳送出去的音波,碰到「目標」後,蝙蝠就會收到折返的聲浪,好讓牠判定獵物的正確方位或及時避開障礙物。蝙蝠若不靠音波感應,而在夜間飛行,必然會撞得鼻青臉腫。據說蝙蝠所發出的頻率爲每秒十萬赫,是人類聽力的極限兩萬赫的五倍。如此駭人的「超頻率聲呐」,乃追踪飛機的利器,難怪已廣為各國的軍事單位所採用。

 

箴言三十章二四-二八節

ª  24地上有四样小物,却甚聪明:

ª  25蚂蚁是无力之类,却在夏天预备粮食;

ª  26沙番是软弱之类,却在磐石中造房;

ª  27蝗虫没有君王,却分队而出;

ª  28守宫用爪抓墙,却住在王宫。

十二月十五日~蒼蠅與麻雀

十二月十五日~蒼蠅與麻雀

你有没有想過上帝創造小生物,確實是經過一番巧思?你若是了解到上帝爲這些小生物一一加上適當的裝備,你便會完全信賴上帝。

生物學家威爾森博士談到蒼蠅有一種特殊的本能:在天花板上倒立行走。即使是附着於光滑的玻璃窗上,對牠來說,一點也不成問題。因為在蒼蠅的六條腿上長了約「一千根細毛」,而每根細毛都是「中空的」,在腿部的上方有一個囊袋,儲存了一些含有黏心性的物質。當蒼蠅準備停在光滑的表面時,牠自動從筒狀的細毛裡擠出一點「黏膠」出來,以便讓牠萬無一失地攀附於任何表面。

據說蒼蠅的種類,多達六萬至十萬種。你看,上帝有如此細緻的智慧爲每一隻蒼蠅設想如此周全的裝備,難道上帝豈不也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各樣需求嗎?

我從書房看到窗外的松樹,常常有麻雀棲息其上。麻雀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生物,但主耶穌卻說:若不是天父許可,連一隻也不會掉落在地上!或許我們可以下這樣的一個結論:如果天父關心天上的飛鳥,那麽我們作爲天父的子女,一旦遭遇欠缺,上帝豈不豐豐富富地供給我們嗎?所以,親愛的同道,放心吧!你比蒼蠅或麻雀貴重多了!

 

馬太福音十章二四-三一節

24学生不能高过先生,仆人不能高过主人。25学生和先生一样,仆人和主人一样,也就罢了。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,何况他的家人呢?”26所以,不要怕他们。因为掩盖的事,没有不露出来的;隐藏的事,没有不被人知道的。27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,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;你们耳中所听的,要在房上宣扬出来。28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,不要怕他们;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,正要怕他。29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?若是你们的父不许,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。30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。31所以,不要惧怕,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。

十二月十四日~福音的縮影

十二月十四日~福音的縮影

有人把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稱為「福音的縮影-聖經的心臟」。它十分淺顯,連小孩子都能明白;不過它所涵蓋的救恩真理則極其深入:

上帝:「最有愛心的那一位」;愛:「最大的程度」;世人:「最眾多的數目」;甚至將...·賜給:「最了不起的行動」;他的獨生子:「最珍貴的禮物」;凡是:「最周延的邀請」;相信:「最簡單的動作」;他:「最偉大的那一位」;不至滅亡:「最徹底的拯救」;反:「最大的差異」;得:「最確切的保證」;永生:「最大的財富」。

一位母親把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念給她女兒聽之後,問道:「小寶貝,這應許豈不是很奇妙嗎?」孩子卻說:「不!」母親以爲她誤會她的意思,重新再問一次。女兒仍然摇頭,說:「媽咪,這豈只是奇妙,簡直就和上帝一樣偉大!」

罪人哪,你要好好思索這福音的縮影所陳述「上帝奇妙的大愛」,因為「凡」相信他的,上帝就賜給他永遠的生命!

 

約翰福音三章十四-十八節

14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,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,15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。16“上帝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17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,不是要定世人的罪,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。18信他的人,不被定罪;不信的人,罪已经定了,因为他不信上帝独生子的名。

十二月十三日~防彈衣

十二月十三日~防彈衣

警察穿上防彈衣對自身的安全確實更有保障。洛杉磯交通警察艾文(Edwin Goulart)於一九七三年買了一件,便開始每天穿上它。次年九月他取締一宗違規案件,開罰單給一名機車騎士時,竟遭對方以零點三二左輪手槍朝他胸部開了一槍,結果他僅受到輕微瘀血。防彈衣即使未能覆全身,但對維護生命安全多了一層保障確是不爭的事實。

在屬靈方面,上帝爲我們預備了「全副的軍裝」,以防止撒但及邪惡勢力的攻擊。防守裝備包括:救恩的頭盔、公義的護心鏡、信德的籐牌。攻擊裝備有:聖靈的寶劍,即上帝的道。此外還有真理的腰帶、平安的福音鞋。和防彈衣一樣,這套軍裝只有穿在身上才發生效用。有些警員在執勤時遭到殺害,原因是他們懶得穿防彈衣。同樣的情形,信徒靈命受到惡者攻擊,正是因為他們不穿上帝所提供的這套軍裝。

假如我是警察,每天我一定穿防彈衣,你呢?信主的人也不能不穿全副軍裝!我們藉着讀經、禱告、遵行主的誠命,並作見證,必能抵擋仇敵,不受惡者的攻擊。有人說,每一套軍裝都是上帝爲每一個人「個別裁剪的」,可惜多數信徒並不作興穿它!

 

以弗所書六章十-二十節

10我还有末了的话:你们要靠着主,倚赖他的大能大力,作刚强的人。11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,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。12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,乃是与那些执政的、掌权的、管辖这幽暗世界的,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。13所以,要拿起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,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,并且成就了一切,还能站立得住。14所以要站稳了,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,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,15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。16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,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。17并戴上救恩的头盔,拿着圣灵的宝剑,就是上帝的道。18靠着圣灵,随时多方祷告祈求,并要在此警醒不倦,为众圣徒祈求,19也为我祈求,使我得着口才,能以放胆,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,20我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链的使者,并使我照着当尽的本分放胆讲论。

十二月十二日~我必衰微

十二月十二日~我必衰微

約翰在三章三十節所說的一句話,夠得上作每一位信徒的格言與理想目標。或許我們口中常常掛着這句話,但並未付諸實行。在某一次夏令會上,一位講員強調,聖經中只有兩處經文記載有關耶穌連續四天的生活——一次在受難週;一次在約翰福音第一章。接下來講員請大家翻開約翰福音第一章來印證他所說的話。

第一天我們只看到「約翰」(15-28節);第二天則看見「約翰與耶穌」(29-34節);第三天我們看到「耶穌與約翰」(35-42節);第四天則只見到「耶穌」(43-51節)。

這說明了甚麽呢?當我們在主的恩典中成長時,別人就越發看不見我們這個人,卻很容易在我們身上看見救主的形像。請你很誠實的答覆我,就拿這四天來說,目前你屬靈的光景是處在第幾個階段呢?

一個信徒很迫切的禱告:「主啊,求你使用我,即使要我成爲一塊供人擦去鞋底污泥的墊子也無所謂。」不久,上帝試試他讓他受到不義的對待。不料這人大爲光火,跟他禱告時的謙卑態度,前後判若兩人。是,我們的言語往往比行動更謙卑。惟獨被聖靈充滿,心裡柔和謙卑的人才可能願意為主的緣故更加衰微。

信徒們,願約翰福音三章三十節這句話刻在您的心版上:「他必興旺,我必衰微!」

 

約翰福音三章三十節

他必兴旺,我必衰微。”(约3:30)

十二月十一日~玻璃珠寶

十二月十一日~玻璃珠寶

一九七七年,好幾百萬美國人在各大城市的博物館,排隊參觀埃及王塔坦卡門墳墓中陪葬的珠寶。當時我也趕到芝加哥費爾德博物館去開開眼界。最近報紙才披露一則消息:開羅埃及博物館館長阿里·哈山發現其中部份珠寶並非鑽石,而是普通玻璃!問題是幾千年來以玻璃冒充鑽石的事實,何以一直都未曾被察覺呢?哈山的解釋是:「我們只注意到黃金,以為和黃金配在一起的,當然是貨真價實的鑽石了。」

哈山說得對,「我們只注意到黃金」,以為只有真的鑽石才配和黃金相提並論。甚至連專家也都受騙了。普通玻璃被鑲在貴重的黃金上頭,人們未免就假設它是真品了!許多人在屬靈的事上也犯了相同的錯誤。這就是假宗教何以會那麽危險的理由。有些假宗教把真理摻入一些錯誤的東西,終於把人帶到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。那些假先知也提到上帝、聖經、耶穌、救恩和信仰一類的事,可是這只是一個障眼法,他們所傳講的卻是人爲的思想、荒謬怪誕的教義,不明就理的人竟把它奉為圭臬呢!

因此,你一定得審慎去判辨,一定得聰明些,不要被冒充鑽石的普通玻璃給瞞騙了。

 

約翰一書四章一-三節

1亲爱的弟兄啊,一切的灵,你们不可都信,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,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。2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,就是出于上帝的,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;3凡灵不认耶稣,就不是出于上帝,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。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,现在已经在世上了。

十二月十日~被冒犯的律師

十二月十日~被冒犯的律師

辛辛那提一位律師被法院指派為一個以竊盜名被起訴的人辯護。後來法院同意他免去這項服務,理由你可能猜得出來,因為當這位律師到監獄跟對方面談後,他決定不替對方辯護。很巧的是,這位律師的事務所在不久前遭竊,而對方正是竊取律師財物的人。法院基於同情一位被冒犯的律師無法爲冒犯他的人進行辯護的心情,没有強人所難。

你知道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如何嗎?那位唯一能替我們辯護的人,正好是被我們所冒犯的那一位!他既然是造物主,因此我們所犯的每一樣罪,都是冒犯了他。嚴肅的說,我們的時間、我們的身體、我們的家庭,都是他的。如果我們誤用舌頭,講了不該講的話、或没有盡到照顧家人的責任、或是揮霍錢財,我們都可以說犯了没有善用上帝財物的罪。難怪大衛在詩篇裡面承認他傷害到別人,事實上就是得罪了上帝。

假設你被關在牢房裡,窗户都上了鐵條。你的律師走進來時,你發現到這位律師和他的家人曾經受到你的傷害,你心裡不是很尷尬嗎?然而,唯獨他才有辦法使你重獲自由,他又是那麽樂意幫助你,這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穌和你的關係。奇妙的是,他不像一般的律師,自己受到傷害就不願意爲對方效勞。主耶穌被我們冒犯,他卻十分樂意成爲我們的中保,保證使我們重得自由。

 

詩篇五一篇一-七節

ª  1上帝啊,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,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。

ª  2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,并洁除我的罪。

ª  3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,我的罪常在我面前。

ª  4我向你犯罪,惟独得罪了你,在你眼前行了这恶,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;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。

ª  5我是在罪孽里生的,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。

ª  6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;你在我隐密处必使我得智慧。

ª  7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,我就干净;求你洗涤我,我就比雪更白。

十二月九日~禱告的能力

十二月九日~禱告的能力

上帝很清楚我們的需要,因此他就及時供應我們,不過許多時候卻是透過別人的代禱。上帝盼望信徒平日養成彼此代禱的習慣。一位英國牧師告訴他的兒子,他們教會裡有一位宣教師奉派到極遠的斯里蘭卡,在那裡吃盡苦頭,還時常會遇到毒蛇。

牧師的兒子弗雷棣(Ereddie)只不過五歲,就時常擔心宣教師的安全。那天晚上他在床前禱告:「親愛的上帝,請你多多照顧普萊絲小姐,讓她不被毒蛇所傷害。」這個幼兒的禱告果然產生效力。因爲宣教師有一天聚會後回家途中,遇見一條劇毒的小蛇。那蛇不懷好意,守候在路邊,擺好姿勢,預備攻擊過路的行人。但不知何故,一見到普萊絲就没入草叢中。普萊絲姊妹很感激上帝保守她脱離險境。隔没多久,她收到牧師的信,告訴她:「小弗雷棣總不會忘記爲妳禱告。約莫半個月前,他懇切求主叫妳不受毒蛇的傷害。」她算了一下,發現正好是那天她差一點就被毒蛇咬傷。她很高興知道上帝垂聽幼兒懇切的代禱。

基督徒朋友們,每當主讓你想到某一個人的需要時,請你立刻爲他代禱,你必能體會到禱告的能力。垂聽禱告的上帝也會激發你以外的人為這事代求!

 

提摩太前書二章一-八節

1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、祷告、代求、祝谢,2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,也该如此,使我们可以敬虔、端正、平安无事地度日。3这是好的,在上帝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。4他愿意万人得救,明白真道。5因为只有一位上帝,在上帝和人中间,只有一位中保,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。6他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,到了时候,这事必证明出来。7我为此奉派作传道的,作使徒,作外邦人的师傅,教导他们相信,学习真道。我说的是真话,并不是谎言。8我愿男人无忿怒,无争论,举起圣洁的手,随处祷告。


十二月八日~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

十二月八日~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

倫敦有一個名叫亨利(Henry Goodear)的商人,平日對聖經不屑一顧。有一個主日,爲了討好他的姪女,便陪她一起去作禮拜。没想到當天牧師的講題是取材自創世記第五章,整章全是講某某人活了幾歲就死了。這位年輕姊妹感到十分失望,不明白上帝爲甚麽容許牧師挑選如此單調的經文來講道,深怕她的叔叔會關起心門,十足感到倒胃口。散會後,他們步行回家時,商人每走一步,或每一次心跳,都在沉思台上牧師所強調的話:「....·.就死了·.··.·.就死了!」

次日,他整天都無法集中精神在業務上。到了晚上,他把家裡一本塵封已久的聖經找出來,很仔細的把創世記第五章重新再讀一遍。「·...·.亞當共活了九百三十歲就死了.·····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歲就死了···.·.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歲就死了······」不管好人或是壞人,都離不開這個模式:「他活了多少歲數就死了。」亨利開始醒悟:「現在我雖然活着,將來有一天我也會死,死後我要到那裡去呢?」當晚他就祈求耶穌赦罪,接納基督爲救主。他的姪女聽到他得救的消息,高興得不得了,深深體會到聖靈的大能,連一段單調無奇的族譜都能叫人得救重生。

親愛的朋友,現在你活着好好的,但你知道將來死後你要到那裡嗎?

 

創世記五章五-二十節

5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。6塞特活到一百零五岁,生了以挪士。7塞特生以挪士之后,又活了八百零七年,并且生儿养女。8塞特共活了九百一十二岁就死了。9以挪士活到九十岁,生了该南。10以挪士生该南之后,又活了八百一十五年,并且生儿养女。11以挪士共活了九百零五岁就死了。12该南活到七十岁,生了玛勒列。13该南生玛勒列之后,又活了八百四十年,并且生儿养女。14该南共活了九百一十岁就死了。15玛勒列活到六十五岁,生了雅列。16玛勒列生雅列之后,又活了八百三十年,并且生儿养女。17玛勒列共活了八百九十五岁就死了。18雅列活到一百六十二岁,生了以诺。19雅列生以诺之后,又活了八百年,并且生儿养女。20雅列共活了九百六十二岁就死了。

十二月七日~榮升

十二月七日~榮升

派克(Joseph Parker 1830-1902)是英國公理會一位受人敬重的牧師。他的妻子去世時,他在其墓碑刻上「榮升」以代替一般所慣用的「死」字。派克牧師一想到他的妻子遺體雖然葬在墳墓裡,而真正的她卻榮登天國,與主同在,心中就有無限的安慰。後來派克牧師去世時,朋友也在他的墓碑刻上「一九0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榮升」的字樣。

一個信主的人走完人生的道路,他的身體葬在地上,靈魂卻來到主面前。死亡並不是一趟進入不知之境黑漆漆的旅程,而是榮耀的提升,從地面上進入到天國的喜樂裡,與曾經在主裡去世的親友團聚,更重要的是享受永遠與主同在的福份。

是的,當信徒離世時,他的身體雖然被埋葬在土裡,而他的靈魂卻榮登天國!

 

哥林多後書五章一-八節

1我们原知道,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,必得神所造,不是人手所造,在天上永存的房屋。2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,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,好像穿上衣服。3倘若穿上,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。4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,并非愿意脱下这个,乃是愿意穿上那个,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。5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,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6所以,我们时常坦然无惧,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,便与主相离。7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,不是凭着眼见。8我们坦然无惧,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。


十二月六日~讚美的祭壇

十二月六日~讚美的祭壇

舊約時代的祭壇,往往是一個「提醒眾人讚美」的記號。祭壇是一個聖潔的地點,虔誠的信徒可以在那裡朝見上帝。創世記二十六章記載以撒築一座「壇」,求告耶和華的名,就是指這類祭壇。

雖然今天的教會裡没有祭壇這一樣東西,不過,某些地點對我們而言,確實具有特殊的屬靈意義。我們只要一回到那裡,整顆心就會被挑旺,對上帝的恩慈發出由衷的讚美!

在一九00年代初期,芝加哥警察在例行巡邏時,發現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個小型佈道所面前,他光着頭,閉着兩眼,警方覺得其行跡可疑,以為他不是生病就是酒醉,便趨前盤問:「你到底是怎麽回事?喝醉了嗎?還是身體不舒服呢?」年輕人抬起頭來向警察微笑道:「先生,没甚麼,我名叫比利·桑戴(Billy Sunday 1862-1935,聞名全美的長老教會奮興佈道家),從前我在這個地點蒙恩得救,後來每從這裡經過,我都儘可能停下來,安靜地在這裡站上片刻,向上帝作一個感恩禱告。」警察恍然大悟,不便多打擾他,但很興奮地抓住對方的手,對他說:「比利,久仰大名,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。請你繼續禱告吧,我有義務保護你不受別人的干擾。」

我們只要回想到從前得救的情景或追憶靈命成長的過程,總有一些地方使我們特別懷念,在那裡我們情不自禁地、謙卑地向上帝感恩。不論你在任何地方,上帝都會很樂意地見到你把自己的心當作一個「讚美的祭壇」。

 

詩篇三四篇一-八節

ª  1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,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。

ª  2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;谦卑人听见,就要喜乐。

ª  3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,一同高举他的名。

ª  4我曾寻求耶和华,他就应允我,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。

ª  5凡仰望他的,便有光荣;他们的脸,必不蒙羞。

ª  6我这困苦人呼求,耶和华便垂听,救我脱离一切患难。

ª  7耶和华的使者,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。

ª  8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,便知道他是美善,投靠他的人有福了!

十二月五日~父親的愛

十二月五日~父親的愛

長老教會保羅·慕迪牧師,亦即名佈道家慕迪的兒子,曾經見證,藉着他父親的愛,進而領悟了天父的大愛。在他十歲左右時,有一天晚上,父親吩咐他就寢。他誤以爲父親的意思是吩咐他跟客人聊完天之後就該就寢,因此他繼續跟在他家作客的朋友有說有笑。隔一會兒,父親來到他的房間,發現他還没有睡,對他抗命的行爲十分不悦,當場命令他就寝。父親以前從來没有以這樣的態度對他說話,令他感到十分委屈,而暗地彈淚。在他還没有睡之前,父親來到他的床前向他解釋,因為他抗命使得父親不高興,但父親責備他並不表示父親不再愛他。說完,父親跪下來跟他一起禱告。他發現父親的眼淚流過長滿鬍鬚的臉。

保羅·慕迪牧師說,雖然這已是五十年前的往事,但他始終無法忘懷,父親的愛幫助他領悟到天父的大愛。主寬恕信徒的胸襟,可以從他父親跪下來在床頭陪他一起禱告這件事彰顯出來。不錯,天父管教的同時,也附帶着安慰。

 

詩篇一0三篇八-十四節

ª  8耶和华有怜悯,有恩典,不轻易发怒,且有丰盛的慈爱。

ª  9他不长久责备,也不永远怀怒。

ª  10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,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。

ª  11天离地何等的高,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;

ª  12东离西有多远,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。

ª  13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,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。

ª  14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,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。

十二月四日~嫉妒的老鷹

十二月四日~嫉妒的老鷹

嫉妒是極其平常的現象,有時連基督徒也不例外。問題的根源乃是自私與自大。比方說,信徒甲渴望某一職位,上帝卻給了信徒乙,甲心裡就憤憤不平了。同樣,屬靈的領袖往往要遭到嫉妒這類毒箭的傷害。嫉妒不但影響到教會的進展,難免也會傷到主內的弟兄姊妹。更可怕的事實是,心懷嫉妒的人最後還會毀掉自己,但這一點往往被許多人所忽略。

佈道家慕迪講過一個故事:有隻老鷹嫉妒別隻老鷹比牠飛得好。有一天,牠看見一個帶着弓箭的獵人,便對他說:「我希望你把天空上飛的老鷹射下來。」獵人說:「你若提供一些羽毛,我才能照你的話去做。」嫉妒的老鷹於是從自己身上拔了幾根羽毛給獵人。但獵人射不到天上的老鷹,因為牠確實飛得太高了。嫉妒的老鷹於是第二次、第三次···...提供身上的羽毛給獵人,直到牠身上的羽毛少得無法飛翔。於是獵人轉過來抓牠,把牠殺了。慕迪講這個故事,他特別強調一點:如果你嫉妒別人,受害最深的人正是你自己!

克服嫉妒最有功效的辦法是:如果你嫉妒誰,你就想辦法去對誰更好一些。慕迪說:「你若想除去嫉妒的罪,那麽你若是討厭誰,就想辦法去善待他。」是的,愛是唯一能制伏嫉妒這隻綠眼惡魔的武器。

 

加拉太書五章二二-二六節

22圣灵所结的果子,就是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23温柔、节制。这样的事,没有律法禁止。24凡属基督耶稣的人,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。25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,就当靠圣灵行事。26不要贪图虚名,彼此惹气,互相嫉妒。

十二月三日~勿作獨行俠

十二月三日~勿作獨行俠

倫敦一個小學生作文得了首獎。文中有幾句話是這樣寫的:「我相信今天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雙胞胎,證明了一件事實:因為許多小孩子害怕單獨一個人進到世界來。」儘管這位小作家的「神學觀點」缺乏憑據,不過他倒是觸及了現代人的問題-孤單。

早在伊甸園事件之前,上帝看到亞當孤獨寂寞,便說:「那人獨居不好。」爲了解決這一個問題,於是上帝造出了夏娃。伊甸園遂成為第一對夫婦的家。他們享有兩方面的連繫:人與上帝之間的;人與人之間的。後來他們違抗上帝的命令,自動切斷了人與上帝之間的連繫。自然界也連累受到咒詛,亞當必須汗流滿面才得以餬口。始祖墮落後,人的心便滿了焦慮不安,恐懼與不信任感更叫人在這個可怕的世界裡益形孤獨。始祖的罪也在後代子孫身上留下了一個印記,不過上帝不願見到人類陷在孤單的胡同裡。

上帝起初造人,本意是希望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交往,因此道成肉身,上帝差他的獨生子到世界來,挪去罪的隔閡,重新恢復人與上帝之間的交往。今天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。任何人只要承認自己的罪並信賴救主,基督便與這人建立個人的關係,他就成為比我們同胞手足更親的朋友,因此你切莫單打獨鬥作一個獨行俠!

 

馬太福音一章十八-二五節

18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: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,还没有迎娶,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。19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,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,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。20正思念这事的时候,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,说:“大卫的子孙约瑟,不要怕,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,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。21她将要生一个儿子,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,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。”22这一切的事成就,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,23说:“必有童女怀孕生子,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。”24约瑟醒了,起来,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,把妻子娶过来,25只是没有和她同房,等她生了儿子,就给他起名叫耶稣。


十二月二日~假謙卑

十二月二日~假謙卑

 

驕傲很容易讓人一眼就看出來。一個傲慢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刻意彰顯自己的「重要性」。他走路神氣十足的樣子、談吐的神情、一舉一動都像是舞台上的主角。英國柯爾頓牧師說:「驕傲就像一個指南針,老是指着一個方向:自己;驕傲卻一點也不像磁鐵,因爲他不具吸引力,倒是很會排斥。」

假謙卑其實是自大的一種形式,不過它卻披着謙卑的外衣。你或許曾聽過信徒說:「我真的一無可取,站在後面就行了,我承認自己不能爲主做甚麽,如果讓我站在第二位,就心滿意足了。老實說,我不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。」這一類的話,你聽見過嗎?這種假謙卑的聲音十分微弱,以至於幾乎令人聽不見。假如仔細想一想,你會發現這幾句話仍然繞者「我」在打轉。「我」才是真正的主題。爲何說它是假謙卑呢?因為雖然他站在舞台下,不站在舞台上,可是探照燈仍然打在自己身上。上帝厭惡一切虚假的事。如果你認爲自己很行,你必須承認每一件事都是倚靠上帝才做成的;如果你認為自己甚麽都不會,但請你別忘了,上帝確實也給了你一些恩賜,你應當盡力來服事他。讓我們說:「耶和華啊,榮耀不要歸給我們,而歸在你的名下。」(詩篇一一五:1)

 

箴言十六章五、十六-十九節

凡心里骄傲的,为耶和华所憎恶,虽然连手,他必不免受罚。 (箴16:5)

得智慧胜似得金子;选聪明强如选银子。 (箴16:16)

正直人的道,是远离恶事;谨守己路的,是保全性命。 (箴16:17)

骄傲在败坏以先;狂心在跌倒之前。 (箴16:18)

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,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。 (箴16:19)


十二月一日~山的那一邊

十二月一日~山的那一邊

威斯康辛大學老年問題專家桑普(Roger Samp)博士指出,那些活到八、九十歲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性格:他們對未來始終抱着美麗的憧憬。他們對未來的五年或十年不停的計畫,即使自己看不見計畫的實現,也不改變計畫的心志。

麥迪森鎮上有一位九十四歲的老先生,七十五歲時就把大部份農地轉讓給幾個兒子,自己則保留幾畝地自己種植。桑普博士去訪問他時,老先生正在挖好的洞中爬進爬出,忙着移植樹苗。他告訴教授:前面的一排小樹苗,十五年後可以成爲理想的防風林,另一排樹苗,則要等上二十年。他講這話活像他能永遠活下去。

詩篇七十一篇記載另一位老先生,仍無退休計畫。大衛不提往事,也不認爲自己在世上服事神的工作已經做完了,他表示願意用所有的時間和頌讚來尊榮上帝的強烈意願。他說他的盼望是永不休止的,他更期盼身體的復活。無可諱言的,老年難免有病痛與挫折,這些絕不能因為一個人樂觀、活躍而倖免。然而一個人從壯年期進入老年期,並非意味着上帝已不再用他了。我們寧可讓上帝來決定,甚麽時候我們必須搬到山的那一邊!

 

詩篇七一篇十七-十八節

神啊,自我年幼时,你就教训我,直到如今,我传扬你奇妙的作为。神啊,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,求你不要离弃我,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,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。 (诗71:17-18)

十一月三十日~捆綁或自由

十一月三十日~捆綁或自由

一位嚴厲的法官審理一宗奴隸脱逃的案子。他問:「你爲何脱逃,是主人待你太苛嗎?」犯人答:「不是。」「是因為住的地方太寒酸嗎?」「不是,我住的地方很好,也不愁吃的。」「那麽是苦工令你受不了嗎?」「也不是,主人待我很好。」法官追問:「假如你住的好,吃的好,工作環境也不算壞,那你爲何脱逃呢?」犯人答:「因為我追求自由。」法官大罵:「自由,胡扯!難道說還有比這更好的地方嗎?」犯人說:「法官大人,既然我逃都逃出來了,我的空缺你若中意,我就讓給您吧!」

我們許多人就像那位法官,區分不出捆綁中的「享受」和自由生活之間的差異,以爲生活條件好便有了安全感、得救了。一個人如果捨棄在基督裡的自由,而寧願過自主的生活,就像是選擇在鄉下監獄服刑一樣。加拉太信徒以爲守住一些律法條文就可以成爲「完全」,這是很不實際的想法。死守條文絕不能叫人得自由,唯有真心順服主、愛主、來服事他才有真正的自由。保羅在歌羅西書二章二十二節說:「規條都不過是人的教訓,没有長存的價值,看上去好像是一些很聰明的事情,其實只是苦修,不能······」

我們每日、每時甘心樂意順服聖靈,就經歷到一種確信的滿足。信守律法條文活像住在幾根支撑的柱子之下的環境裡,是談不上「真自由」的。上帝帶領我們,並賜給我們力量甘心樂意去做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 

加拉太書四章二一-三一節

1我说那承受产业的,虽然是全业的主人,但为孩童的时候,却与奴仆毫无分别,2乃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,直等他父亲预定的时候来到。3我们为孩童的时候,受管于世俗小学之下,也是如此。4及至时候满足,神就差遣他的儿子,为女子所生,且生在律法以下,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,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。6你们既为儿子,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,呼叫:“阿爸,父!”7可见,从此以后,你不是奴仆,乃是儿子了。既是儿子,就靠着神为后嗣。 (加4:1-7)


十一月二十九日~如果大是指最小的

十一月二十九日~如果大是指最小的

專欄作家哈里斯(Sidney Harris)最近指出食品業界值得注意的一個怪現象:明明「最小」卻號稱爲「大」。他憶起一九四九年他針對加州特級蘆筍,寫過一篇短文,提醒讀者注意所謂的「特級」僅是指一種最便宜的貨色,跟品質絲毫扯不上關係。稍好一點的則有許多說法,像是被冠以「特佳精選」「超級」「極品」「巨無霸」「超大」等形容詞。他又指出,當時的橄欖更絕了,有一種非常小的橄欖,硬稱為「大」。而稍大一點的,則更誇張,分別稱為「特大」「超大」「極大」「巨無霸」「超特大」等標示。哈里斯說,過去三十幾年來,食品的分級一直沿襲這個傳統。政府當局有責任幫助消費者知道,自己究竟是買到甚麽樣的貨色。

同樣的情形,我們社會對道德的認定標準也很含糊。一個人若只顧自己,則他的行爲就被認為是「好」的;至於幫人一點忙,則稱爲「更好」;若對多數人有益,就稱爲「最好」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世上的人多半只顧自己,因此他們所做的事,便全是「好」的、上帝所認可的。如此一來,人們對罪惡和審判的觀念,便十分淡薄了。事實上,聖經告訴我們,即使我們做出最好的行爲,若跟基督的義比較起來,就算不得甚麽。從廣告誇張的手法來看,或許好得不得了,但在上帝看來,人所做出最好的行爲,實際上可能是很糟的。

 

以賽亞書六四章

1愿你裂天而降,愿山在你面前震动,

2好像火烧干柴,又像火将水烧开。使你敌人知道你的名,使列国在你面前发颤。

3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、可畏的事。那时你降临,山岭在你面前震动。

4从古以来人未曾听见、未曾耳闻、未曾眼见,在你以外有什么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。

5你迎接那欢喜行义、记念你道的人,你曾发怒,我们仍犯罪。这景况已久,我们还能得救吗?

6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,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;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,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,

7并且无人求告你的名,无人奋力抓住你;原来你掩面不顾我们,使我们因罪孽消化。

 

8耶和华啊,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!我们是泥,你是窑匠;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。

9耶和华啊,求你不要大发震怒,也不要永远记念罪孽。求你垂顾我们,我们都是你的百姓。

10你的圣邑变为旷野,锡安变为旷野,耶路撒冷成为荒场。

11我们圣洁华美的殿,就是我们列祖赞美你的所在,被火焚烧;我们所羡慕的美地尽都荒废。

12耶和华啊,有这些事,你还忍得住吗?你仍静默,使我们深受苦难吗?

十一月二十八日~支付水電師傅

十一月二十八日~支付水電師傅

聖經說得很清楚,救恩是上帝白白賜給我們的,因爲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爲我們的罪付出贖價,使得我們享受白白進入天國的權利。然而,我們成爲信徒之後,上帝則期望我們支持教會從事傳福音宣教的工作。上帝不願看見主的工人挑着重擔,卻得不到生活上的照應。路加福音十章七節說:「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。」教會運作及對外廣傳福音的經費,我們有義務分擔,否則有些地區的人聽不到福音是不公平的。

一位鄉下牧師勸勉信徒慷慨奉獻。會後有一位執事質問:「牧師,你自己說過救恩是白白得到的——就像空氣與河水一樣,是可以白白享受的,如果你説的没錯的話,爲何老是開口向我們要錢?」老牧師回答:「鍾弟兄,你說的對,救恩是白白得來的——就像你喝的水一樣。如果你希望廚房加裝一個水龍頭,難道你不用雇請工人裝設管線而支付工人嗎?」

這一個解釋聽起來簡單,但老牧師卻把握到一個重點:聖徒不可虧待上帝的工人。如果教會活動或改善設施需要經費的話,也不得推諉。

 

哥林多後書九章一—七節

1论到供给圣徒的事,我不必写信给你们,2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,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,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,已经有一年了,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。3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,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,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。4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,见你们没有预备,就叫我们所确信的,反成了羞愧;你们羞愧,更不用说了。5因此,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,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资预备妥当,就显出你们所捐的,是出于乐意,不是出于勉强。6少种的少收,多种的多收,这话是真的。7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,不要作难,不要勉强,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。(林后9:1-7)

十一月二十七日~一生花多少時間敬拜

十一月二十七日~一生花多少時間敬拜

不久前我在陽光雜誌讀到一篇有趣的短文。文中把人一生中的時間實際加以分類:吃飯喝水花掉六年,工作花掉十一年,穿衣洗澡五年半,在校上課三年,消遣八年,走路六年,閱讀三年,交談三年,睡覺二十四年,實際敬拜上帝的時間僅有六個月。

這個統計是否正確,或許仍有商榷的餘地。不過,它所提出的分類數字,對我們無疑是一大震撼。我們從來没有想過,在我們漫長的一生當中,只不過畫分出那麼少的時間來尊崇上帝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三十一節奉勸我們:「所以你們或吃或喝,無論作甚麼都要爲榮耀上帝而行。」說任何話、做任何事、存任何念頭若能「奉主的名來行」並且感謝上帝的話,那麼這些也當算是敬拜上帝的一種形式吧!再聽聽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二十三節的勸勉:「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,像是給主作的,不是給人作的。」如果我們認真遵行保羅的話,就無需把一生的時間加以分類。再也不能説花六年的時間吃飯,十一年的時間工作,五年半穿衣洗澡,而敬拜的時間僅占六個月了。

我們整個一生應當都是一直持續着敬拜的態度才對!

 

歌羅西書三章十六—二五節

当用各样的智慧,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,用诗章、颂词、灵歌,彼此教导,互相劝戒,心被恩感,歌颂神。无论作什么,或说话、或行事,都要奉主耶稣的名,藉着他感谢父 神。你们作妻子的,当顺服自己的丈夫,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。你们作丈夫的,要爱你们的妻子,不可苦待她们。你们作儿女的,要凡事听从父母,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。 你们作父亲的,不要惹儿女的气,恐怕他们失了志气。 你们作仆人的,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,不要只在眼前侍奉,像是讨人喜欢的,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。无论作什么,都要从心里作,像是给主作的,不是给人作的,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。你们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。那行不义的,必受不义的报应,主并不偏待人。(西3:16-25)

十一月二十六日~永遠懷念

十一月二十六日~永遠懷念

一百年前,倫敦一位傑出婦女去世。她的遺體被停放在市內最大的禮堂,以便供人瞻仰。英國女王代表以及許多宮廷的顯貴也紛紛到她靈前致敬。後來靈堂對外開放,一群一群的人魚貫而入。其中有一名衣着襤褸的村婦站在靈前久久不肯離去,她垂着頭一直流淚。由於她停留太久,後頭的人開始感到不耐煩。一名守衛來拍她的肩膀,對她說:「夫人,您必須走了,因爲您阻擋了後面的人。」她轉身過來説:「你知道我走了四十哩路來見她最後一面。上帝使用她救了我的兒子免入地獄,我真的很感激,容我再站一會兒吧!」聽到她話的人,因此也多半體諒她的心情, 有些人更一掏同情的眼淚。這位傑出的女性就是救世軍創辦人卜威廉的夫人卜·凱撒琳(Catherine Booth 1829-1890)。

她一生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,她的生活見證更是爲無數的人所追憶。不錯,一個聖徒所散發的香氣,在她身後仍繼續影響並深深祝福別人。假如今天是你在世最後的一天,別人會懷念你嗎?

 

啟示錄十四章六—十三節

6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,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,就是各国、各族、各方、各民。7他大声说:“应当敬畏神,将荣耀归给他,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,应当敬拜那创造天、地、海和众水泉源的。”8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:“叫万民喝邪淫、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,倾倒了!”9又有第三位天使接着他们,大声说:“若有人拜兽和兽像,在额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记,10这人也必喝 神大怒的酒,此酒斟在 神忿怒的杯中纯一不杂。他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,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。11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,直到永永远远。那些拜兽和兽像,受它名之印记的,昼夜不得安宁。”12圣徒的忍耐就在此,他们是守 神诫命和耶稣真道的。13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:“你要写下,从今以后,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!”圣灵说:“是的,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,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。”(启14:6-13)

十一月二十五日~领悟

十一月二十五日~领悟

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不論好壞,都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認清上帝的旨意,體會他無限的恩典。我們以往的失敗並非全無意義,這點很令我們感到安慰。

有一個故事說:銀行裡的一個年輕的出納員很有恩賜。他的才華很快就獲得上級的賞識,董事會決定提拔他接任即將退休的董事長。有一天,這個年輕人很膽怯的來到董事長辦公室,拜訪老長官,他說:「我很榮幸接替您擔任這家銀行的董事長。如果您願意給我任何指點,我都十分感激。」長者對他說:「請坐,我可以留給你的就是:作正確的抉擇!這六個字你務必牢牢記住。」年輕人思索片刻後,問:「我知道這六個字的確重要,但我如何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呢?」「憑經驗啊!」「但我如何才能獲取經驗呢?」長者說:「唯一的方法就是從錯誤的抉擇來獲取經驗!

當然,我不敢説只有靠犯錯,才能學到教訓走上正途。一個人若時刻遵行上帝明確的誡命,他不必犯錯,就可以做得很好。我們若不願走這條直路,便只好繞一個大圈子從錯誤中去摸索,然後慢慢來修正自己了。

犯罪鐵定會帶來痛苦的後果,不過,我們若再一次向上帝獻身,他便會藉着我們的經驗,在我們的未來賜下盼望。

 

羅馬書五章一—五節

我们既因信称义,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。我们又藉着他,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,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。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。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,盼望不至于羞耻;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。(罗5:1-5)

十一月二十四日~優先順序

十一月二十四日~優先順序

把上帝列爲第一優先,別人次之,自己殿後,這無疑是最正確的順序。不過,就某方面而論,我們卻必須先注意到自己,才能維持人與人、人與神的良好關係。

叔父曾經提起若干年前的一段往事。他搭飛機到某地演講,途中跟機長聊天:「你在機艙裡,如果想到飛機上這麼多條人命掌握在你的手中,一定會感到自己責任十分沉重吧!」機長說:「先生,我從來不管乘客,我只顧管好我自己。」叔父大惑不解:「我不懂你的意思。」機長解釋:「如果我時刻儆醒,把飛機控制得宜,它就能平安抵達目的地,乘客豈非也是一路平安嗎?」

上帝的兒女,個個都像波音七四七巨無霸機上的駕駛員。我們的靈命若稍微有一點疏忽,那些倚靠我們幫助和帶領的人就一定會受影響。無論我們身爲教會領袖、父母或影響力不大的普通信徒,我們都得時刻儆醒。發脾氣、嫉妒、私慾、貪婪,都是我們每天必須克服的項目。我們必須投注一些時間常常禱告、讀經、順服神的旨意,認罪悔改,才能在主裡維持健康的狀態,而不至於犯罪。

 

提摩太前書四章十一—十六節

这些事,你要吩咐人,也要教导人。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,总要在言语、行为、爱心、信心、清洁上,都作信徒的榜样。你要以宣读、劝勉、教导为念,直等到我来。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,就是从前藉着预言、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。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,并要在此专心,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。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,要在这些事上恒心。因为这样行,又能救自己,又能救听你的人。(提前4:11-16)

十一月二十三日~永遠是錯的

十一月二十三日~永遠是錯的

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家大百貨公司,經營上的手法是「保證顧客買到滿意的商品」爲號召。許多人就利用他們所謂的「保證」,把用過一陣子的商品退回去。退貨的理由不是怪商品的材料欠佳,就是指稱有其他的「瑕疵」。該公司的口號是:「顧客永遠是對的!」因此一律接受退貨。

我和一位宣教士談起這事,他告訴我,在他從事佈道工作的國家,口號剛好相反,商家堅持認定:「顧客永遠是錯的!」在我們和上帝交往的過程與關係上,後者似乎較爲正確,我們永遠是錯的一方。雖然目前流行「正面的思想方式」,不過,有些事是反面的,比如聖經所說:「没有義人,連一個也没有,没有明白的,没有尋求上帝的……。」

人的本性很不喜歡被人指出錯誤,因爲責備的聲音叫我們聽起來不舒服。然而上帝的探照燈把我們的罪一一暴露出來,使我們不得不俯首承認我們虧缺了上帝的榮耀。在使徒保羅的時代,有些人想立自己的義,而不服上帝的義(羅馬書十章三節)。今天的情形仍然與過去一樣。讓我們面對現實,在上帝的救恩之前承認我們(顧客)這一方永遠是錯的。唯有走出這第一步,我們才有獲得上帝赦罪的可能。

 

羅馬書三章一—十八節

这样说来,犹太人有什么长处,割礼有什么益处呢?凡事大有好处,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。即便有不信的,这有何妨呢?难道他们的不信,就废掉神的信吗?断乎不能!不如说,神是真实的,人都是虚谎的。如经上所记:“你责备人的时候,显为公义;被人议论的时候,可以得胜。”我且照着人的常话说,我们的不义若显出神的义来,我们可以怎么说呢?神降怒,是他不义吗?断乎不是!若是这样,神怎能审判世界呢?若神的真实,因我的虚谎越发显出他的荣耀,为什么我还受审判,好像罪人呢?为什么不说,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呢?这是毁谤我们的人说我们有这话。这等人定罪是该当的。这却怎么样呢?我们比他们强吗?决不是的!因我们已经证明: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。就如经上所记:“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;没有明白的,没有寻求神的;都是偏离正路,一同变为无用。没有行善的,连一个也没有。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,他们用舌头弄诡诈,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,满口是咒骂苦毒;杀人流血,他们的脚飞跑,所经过的路,便行残害暴虐的事;平安的路,他们未曾知道;他们眼中不怕神。”(罗3:1-18)

十一月二十二日~婚姻中的不義

十一月二十二日~婚姻中的不義

安·蘭德斯(Ann Landers)說,根據她所收到的信函統計, 70 %職業婦女下班回家還必須兼做90%的家務。她們必須負責採購、照顧孩子。有些作丈夫的,連收衣服都不肯做,甚至連汽車換機油、輪胎打氣都等着妻子來做。

這些統計數字,我相信並不能代表典型的美國家庭。不過,我擔心這種現象有越演越劇的趨勢。

我爸爸留下一個好榜樣,以杜絕「婚姻中的不義」。雖然他不能算是頂完美的丈夫,但我記得冬天早晨都是他先起床忙廚房的事,並燒一壺咖啡, 在我母親起床之前,將熱咖啡送到她面前。每逢星期六不用上班,他就擦地板。我們八兄弟親眼看見,父親以分擔家務來表達他對母親的呵護與敬重。

以弗所書五章二十五節反對「婚姻中的不義」。聖經強調:基督如何愛我們,我們也當怎樣愛自己的妻子。作丈夫的,不應該把妻子當作操持家務的奴隸,因爲家務事是大家應當分擔的。上帝要我們扮演的角色是服事,而非接受服事。

 

以弗所書五章二二—三三節

你们作妻子的,当顺服自己的丈夫,如同顺服主。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,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,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。教会怎样顺服基督,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。你们作丈夫的,要爱你们的妻子,正如基督爱教会,为教会舍己。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,成为圣洁,可以献给自己,作个荣耀的教会,毫无玷污、皱纹等类的病,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。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,如同爱自己的身子,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。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,总是保养顾惜,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,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。为这个缘故,人要离开父母,与妻子连合,二人成为一体。这是极大的奥秘,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。然而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,如同爱自己一样;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。(弗5:22-33)

十一月二十一日~不幸中的大幸

十一月二十一日~不幸中的大幸

在上帝安排之下,没有一件事是出於偶然的。所有的事都是經過上帝審慎計畫的。你可以從以往的經歷發現,有些事起初你認爲對你不利,事後才了解到上帝愛你真是無微不至。

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倫敦受到敵機襲擊。一個基督徒正想儘快回家,但有胸口疼痛難忍的毛病,無法快跑。附近醫院的醫生曾經爲他會診過,也查不出病因。絕望之餘,只好拼命趕路。他一面祈求主保守他不受流彈碎片的傷害,只要快一步或慢一步即可躲過流彈的碎片,但事與願違,他終於被碎片擊中了。在送往醫院急救的途中,他責怪上帝没有盡力保守他。當醫生開刀取出他身上的碎片時,竟發現他宿疾的真正原因。一塊小木片附着在他的肺部,經醫師處理過後,他的健康不僅恢復,還比先前更爲活躍。他滿心感謝上帝,由於緊急的手術竟找出一直困惑他、使他痛苦不堪的肇因。再一次證實羅馬書八章二十八節所記載的真理:萬事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!

提起精神吧,基督徒!只要你活在上帝的旨意裡,你所認定的試煉與失望或許正是上帝所賜「 化裝的祝福」呢!

 

詩篇三七篇十六—四十節

一个义人所有的虽少,强过许多恶人的富余。因为恶人的膀臂必被折断,但耶和华是扶持义人。耶和华知道完全人的日子,他们的产业要存到永远。他们在急难的时候不至羞愧,在饥荒的日子必得饱足。恶人却要灭亡。耶和华的仇敌要像羊羔的脂油,他们要消灭,要如烟消灭。

恶人借贷而不偿还;义人却恩待人,并且施舍。蒙耶和华赐福的,必承受地土;被他咒诅的,必被剪除。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;他的道路,耶和华也喜爱。他虽失脚,也不至全身仆倒,因为耶和华用手搀扶他。

我从前年幼,现在年老,却未见过义人被弃,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。他终日恩待人,借给人,他的后裔也蒙福。你当离恶行善,就可永远安居。因为耶和华喜爱公平,不撇弃他的圣民,他们永蒙保佑,但恶人的后裔必被剪除。义人必承受地土,永居其上。

义人的口谈论智慧,他的舌头讲说公平。神的律法在他心里,他的脚总不滑跌。恶人窥探义人,想要杀他。耶和华必不撇他在恶人手中,当审判的时候,也不定他的罪。你当等候耶和华,遵守他的道,他就抬举你,使你承受地土。恶人被剪除的时候,你必看见。我见过恶人大有势力,好像一棵青翠树在本土生发。有人从那里经过,不料,他没有了;我也寻找他,却寻不着。

你要细察那完全人,观看那正直人,因为和平人有好结局。至于犯法的人,必一同灭绝,恶人终必剪除。但义人得救,是由于耶和华。他在患难时作他们的营寨。耶和华帮助他们,解救他们;他解救他们脱离恶人,把他们救出来,因为他们投靠他。(诗37:16-40)

十一月二十日~喜樂中的力量

十一月二十日~喜樂中的力量

屬靈的喜樂真的會帶來力量,這是幾年前我探望一位信徒所學到的真理。這位老弟兄剛動過大手術,我去看他時,全身接着各式管子,管子數量之多是我從未見過的。他見到我時,顯得十分清醒,以極其愉快的口吻對我説:「弟兄啊,我覺得自己健壯得像一頭牛。雖然好幾個星期没吃東西,但我經歷到聖經所說的話: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!這話一點也不假。」

我親眼看見一個人內心的喜樂確實可以克服肉體上的病痛!文士以斯拉向以色列人宣讀摩西的律法,眾民聽見律法書上的話都哭了,也許他們重新領悟到自己的罪。上帝的僕人卻勸他們不要憂愁,要大大的讚美、快樂。他提醒眾人: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他們的力量。前面雖有許多試煉和苦難,惟有「内心充滿喜樂」才能面對一切困境。

一位牧師在講台上,常常看到許多愁容滿面的信徒,他們無精打采地唱詩,毫無表情地聽道。這些人只要稍稍遇到困難,就會被擊倒在地上。除非他們「被喜樂充滿」,否則便無法面對一切難處!只要你肯認罪、接受上帝的赦免,並遵行他的道,那靠主而得的喜樂就必幫助你克服一切的難題。

 

尼希米記八章一——十二節

到了七月,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。那时,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,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。七月初一日,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。在水门前的宽阔处,从清早到晌午,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,读这律法书。众民侧耳而听。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;玛他提雅、示玛、亚奈雅、乌利亚、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的右边;毗大雅、米沙利、玛基雅、哈顺、哈拔大拿、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的左边。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,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。他一展开,众民就都站起来。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神,众民都举手应声说:“阿们!阿们!”就低头,面伏于地,敬拜耶和华。耶书亚、巴尼、示利比、雅悯、亚谷、沙比太、荷第雅、玛西雅、基利他、亚撒利雅、约撒拔、哈难、毗莱雅和利未人使百姓明白律法,百姓都站在自己的地方。他们清清楚楚地念 神的律法书,讲明意思,使百姓明白所念的。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,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,对众民说:“今日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圣日,不要悲哀哭泣。”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。又对他们说:“你们去吃肥美的,喝甘甜的,有不能预备的,就分给他;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。你们不要忧愁,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。”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,说:“今日是圣日;不要作声,也不要忧愁。”众民都去吃喝,也分给人,大大快乐,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。(尼8:1-12)


十一月十九日~快樂年華

十一月十九日~快樂年華

大多數人都很怕老。無疑的,令他們擔心的是:力氣越來越小,健康越來越糟,經濟能力大不如前。但對信徒而言,垂暮之年或許正是一生當中的黃金歲月!

不久前,陽光雜誌登出一篇文章,題目是「六十——快樂年華」。文中說:「一位八十歲的智者對一些六十歲的朋友説,你們一生已走過了六十年,從現在起可以好好地活了。人到六十,學會了判斷甚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不再輕易上當,你們也懂得分別善惡,懂得追求珍貴、有價值的東西。危險期已經過去了,理智冷靜多了,罪過得赦免了,愛心變強了,嫉妒心減退了……誰說六十不是快樂年華呢?」

六十歲是否馬齒徒增?那就要看你是從那一個角度來看。從量的方面來説,不錯,你一生的歲月已過了大半;從質的方面來説,前面正大有可爲呢。每一位信主的人都深信,他們的成熟度與經歷一直隨着年歲增長。你若是年過六十,好好享受你的晚年吧!以往所有的經歷——苦難和蒙福、成功和失敗、喜樂和悲傷,都混在一起塑造你成爲一個智者。你若是還不到六十,求主現在就來管治你,以便將來去迎接快樂年華。有主同在的六十歲,比没有主同在的四十歲,幸福多了!

 

彼得前書五章一—五節

我这作长老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,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,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,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。不是出于勉强,乃是出于甘心;也不是因为贪财,乃是出于乐意;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,乃是作群羊的榜样。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,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。你们年幼的,也要顺服年长的。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,彼此顺服,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(彼前5:1-5)

十一月十八日~從絕望開始

十一月十八日~從絕望開始

三十歲時,她已灰心喪志。在日記裡寫道:「我的上帝啊,我到底有甚麼用?我的一生了無樂趣,還是讓我死了吧。每天我就寢時,多麼期望就這樣瀟灑地走了,不用再起來迎接新的日子。不再有意識乃是我所最最想要的。」然而烏雲過後,光明接着降臨。上帝叫她發現生命的新意義。當她在九十歲撒手人寰時,她在歷史上寫下了非常輝煌的一頁。有人認爲她和一些人把消毒技術與哥羅仿(麻醉劑) 介紹給醫學界,大大減輕了十九世紀人類的病痛。她的名字就叫南丁格爾(Florence Nightingale):白衣天使的創始人。

舊約的約伯,在某一時期,也是最希望死。但感謝上帝,他没有結束自己的生命。南丁格爾從消極鬱悶當中走出來,找到一條路去幫助減輕別人身體上的苦楚。約伯亦然,藉他親身的經歷,後來也能夠不斷去安慰苦難中的人。他們都幫助了許多人在人生最暗淡的時刻去仰賴上帝。或許你正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,深深不解何以一個信靠上帝的人會如此孤單、無奈、被遺棄感。不過,別氣餒,當你經歷到情感上最痛苦的過程,請鼓起勇氣,雖然你不一定是南丁格爾或約伯,只要你緊緊抓住主,重新來過,上帝一樣會重用你的!

 

約伯記三章二十——二六節

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?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?他们切望死,却不得死;求死,胜于求隐藏的珍宝。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,极其欢喜。人的道路既然遮隐,神又把他四面围困,为何有光赐给他呢?我未曾吃饭,就发出叹息;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。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;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。我不得安逸,不得平静,也不得安息,却有患难来到。(伯3:20-26)

十一月十七日~草莓醬

十一月十七日~草莓醬

日常生活中, 我們發現任何人有需要,就當盡力去幫助他。即使不是很明顯、很緊迫的需要,我們也能藉着細緻的心思、藉着揣摩,帶給別人意外的驚喜,下面是一個實例:

我們的朋友唐娜就是這樣細緻的一個人。當內人雪莉足踝跌斷時,由於傷勢嚴重,整個夏天都必須坐輪椅。我們是到加拿大訪友時,發生了這宗意外,經過手術後,我們安返急流城,不巧草莓季節剛過。我們倆都好懷念每年家裡自製的草莓醬,放在冰箱裡冷凍過後那種絕佳的風味,今年我們可給錯過了。

有一天唐娜來探望我們,順便帶來十幾瓶冷凍的草莓醬,她知道我們今年錯過了草莓的季節,不可能吃到自製的草莓醬。她就順便代勞,爲我們預備了一些。整個冬天我們享用唐娜的草莓醬,對她那份體貼的愛心,真是有說不出來的感激。

上帝恩待我們,我們也當彼此善待。以賽亞書五十四章十節:「上帝的慈愛必不離開我們。」詩篇六十三篇三節:「因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。」使徒行傳十四章十七節:「主那麼愛我們從天降雨,賞賜豐年。」尤其重要的是:他賜下救恩(以弗所書二章七節)。

朋友,今天你能在主裡做一件甚麼事,來激勵別的弟兄姊妹呢?

 

彼得後書一章三—十一節

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,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。因此,他已将又宝贵、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,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,就得与 神的性情有份。正因这缘故,你们要分外地殷勤。有了信心,又要加上德行;有了德行,又要加上知识;有了知识,又要加上节制;有了节制,又要加上忍耐;有了忍耐,又要加上虔敬;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;有了爱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。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,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。人若没有这几样,就是眼瞎,只看见近处的,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。所以弟兄们,应当更加殷勤,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。你们若行这几样,就永不失脚。这样,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。(彼后1:3-11)

十一月十六日~第八誡

十一月十六日~第八誡

多數人認為「假公濟私」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爲,人們往往自認應該得到比實際所得更多的酬勞。他們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爲硬作合理的解釋,來安慰自己,讓良心不至於自責。根據調查報告,三分之一的客人在住旅館的期間都會偷竊。50%| 90%的員工下班時,會從公司或工廠帶一些他們不應該帶的東西回家。這種風氣造成的損失,遠超出被顧客偷竊之物或有組織的作案的數字。

一般人這樣做不算甚麼,惟基督徒不應當如此。因爲我們清楚知道上帝的聖潔、愛心與審判,使得我們不敢非法佔用別人的財物。聖經明白指出,一個人如果偷竊,違反了第八誡,是上帝絕對不允許的,也得不到平安。如果我們的良心通得過的話,豈不是說上帝的誡命必須作一番修正嗎?

然而事實上,一個不誠實的人絕不可能仍舊與上帝維持良好的關係。那是行不通的,無論在甚麼時候,無論你遇到多麼不合理的事,「偷竊」絕對是上帝的計畫之外的事。上帝的性格不會改變!他不能容忍偷竊的行爲。如果上帝的旨意讓你得的少,你就寧可少得一些吧!

 

以弗所書四章十七—二八節

17所以我说,且在主里确实地说,你们行事,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。18他们心地昏昧,与 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,都因自己无知,心里刚硬。19良心既然丧尽,就放纵私欲,贪行种种的污秽。20你们学了基督,却不是这样。21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,领了他的教,学了他的真理,22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,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。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,24并且穿上新人,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,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。25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,各人与邻舍说实话,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。26生气却不要犯罪,不可含怒到日落,27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。28从前偷窃的,不要再偷。总要劳力,亲手作正经事,就可有余,分给那缺少的人。

十一月十五日~价值非凡

十一月十五日~价值非凡

世界對基督徒的評價可能不高,然而在上帝眼中,每一個信徒都有着無窮的價值。基督徒的價值是由於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工程所帶來的。

有一個故事説:一個美國觀光客在巴黎一家小飾品店買到一串價錢不貴的琥珀項鍊。没想到回到紐約,海關人員對這串項鍊課了極重的稅,使他十分不解。於是他拿去請人估價,看到底值多少錢?珠寶商用高倍數的放大鏡仔細審視,告訴他:「我可以出價二萬五〇〇〇美元。」這人心裡大樂,但没有出售,又拿給另一位專家鑑定,那人竟出價三萬五〇〇〇美元來收買它。這人不禁好奇,追問:「這串項鍊有這樣高的身價,您是怎樣判定的呢?」那人說:「這裡有放大鏡,你自己看吧!因爲項鍊上刻着一行字:拿破崙送給約瑟芬留念。這串項鍊由於跟名人發生關聯,身價自然就不同了。」

基督遠超過世上所有的偉人,我們凡是藉着他的寶血被買贖,歸在他名下的人,都和基督有關聯。天父上帝不是光憑我們來決定我們的價值,乃是看在基督的面上,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身價。感謝讚美主!

 

以弗所書一章三—十四節

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,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。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,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,无有瑕疵。5又因爱我们,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,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,6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。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。

 

7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,过犯得以赦免,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。8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,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,9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,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;10要照所安排的,在日期满足的时候,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,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。11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,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,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,12叫他的荣耀,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。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,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,也信了基督,既然信他,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。14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被赎,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。

十一月十四日~機艙紀律

十一月十四日~機艙紀律

牧師的工作是多方面的,甚中最重要的是傳講上帝的道。如果他未曾下工夫預備講章,每週聽他講道的人,靈命就有危險了。

牧師的工作和機長的性質極其相像。機長在機艙裡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全神灌注在自己份內的責任。假如他心不在焉,飛機便隨時會發生危險!比方説,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一日,一架DC—9飛機墜毀在北卡羅來那州的撒洛德鎮上空。根據黑盒子的記錄研判,飛機當時正準備降落,機長卻一路跟同事聊天,從種族問題,到尼克森總統獲判無罪,談到日本車的優點。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聊天竟奪去了七十二條人命,原因是機長没有遵守機艙紀律所致。

教會牧師如果没有全心投入靈糧的預備,或許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。因爲信徒得不到聖經的教導、糾正與勸誡,而導致喪失靈命!

你的牧師若是勤讀聖經、忠實傳講上帝的道,並且在屬靈的生活作眾人的榜樣,萬一你從講台的信息受到必要的責備或適時的安慰,都要向牧師道謝。這樣一來,才會激勵牧師「在機艙裡更專心一意」的服事會眾!

 

馬可福音十六章十四—二十節

后来,十一个门徒坐席的时候,耶稣向他们显现,责备他们不信,心里刚硬,因为他们不信那些在他复活以后看见他的人。他又对他们说:“你们往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。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,不信的必被定罪。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,就是:奉我的名赶鬼,说新方言,手能拿蛇;若喝了什么毒物,也必不受害;手按病人,病人就必好了。”主耶稣和他们说完了话,后来被接到天上,坐在 神的右边。门徒出去,到处宣传福音。主和他们同工,用神迹随着,证实所传的道。阿们!(可16:14-20)

十一月十三日~一個富裕的乞丐

十一月十三日~一個富裕的乞丐

一般說來,人如果忙忙碌碌追求地上的名利,無形中他積蓄財寶在天上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。那些社會上的名人與財主由於事情繁忙,實在抽不出空來記念主或思索自己靈命的需要。反過來講,世上的窮人在上帝看來往往富裕得多了。

路加福音十六章很清楚的告訴我們:那位財主死後,深深的爲世上的五個兄弟擔憂。這兩人的葬禮場面一熱一冷。財主的葬禮堆滿了鮮花,來賓一個接一個誇獎他的成就。拉撒路的葬禮截然不同,因爲他連一個朋友也没有,葬禮一切從簡,棺木與衣料都是用最差最便宜的。耶穌把這兩人死後的光景講給我們聽:生前到處受歡迎的財主下到陰間很吃不開,每天接受火焰的苦刑,他祈求亞伯拉罕憐憫他,幫忙他,卻遭到拒絕,因爲他被深淵隔開,永遠與樂園絕緣。拉撒路則受到極大的禮遇,躺在亞伯拉罕的懷裡。

世上短暫的生活可説是我們進入永福或永刑的「前奏」。究竟你將財寶儲藏在那裡呢?全都積蓄在地上嗎?請你檢討一下你的優先順序,免得將來蓋棺論定,想改也改不成了。穿破爛衣服上天堂比穿繡花禮服下地獄強得多了!

 

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—三一節

19“有一个财主,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,天天奢华宴乐。20又有一个讨饭的,名叫拉撒路,浑身生疮,被人放在财主门口,21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,并且狗来舔他的疮。22后来那讨饭的死了,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。财主也死了,并且埋葬了。23他在阴间受痛苦,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,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,24就喊着说:‘我祖亚伯拉罕哪,可怜我吧!打发拉撒路来,用指头尖蘸点水,凉凉我的舌头,因为我在这火焰里,极其痛苦。’25亚伯拉罕说:‘儿啊,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,拉撒路也受过苦,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,你倒受痛苦。26不但这样,并且在你我之间,有深渊限定,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;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。’27财主说:‘我祖啊,既是这样,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,28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,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,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。’29亚伯拉罕说:‘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。’30他说:‘我祖亚伯拉罕哪,不是的,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,到他们那里去的,他们必要悔改。’31亚伯拉罕说:‘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,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,他们也是不听劝。’”

十一月十二日~兩個家庭

十一月十二日~兩個家庭

一六七七年,一個流氓跟一個放蕩不拘的女子結婚,到今天爲止,他們的後代約有一九〇〇人。七七一人觸犯刑法,二五〇人因案被捕,六十個小偷,三十九個殺人犯,四十個婦女染上花柳病。這些人被判的徒刑年數加起來多達一三〇〇年,耗掉紐約州三百萬美元的公帑。

另外有一個姓愛德華的家庭。第三代出了一位牧師Jonathan Edwards,他是新英格蘭着名的奮興家,很會傳講上帝的道,後來當上普林斯頓大學校長。到今天爲止,他們的後代約有一三四四人,其中出了許多大學校長和教授。一八六位牧師,還有不計其數在教會中熱心服事的信徒。八十六位參議員,三位眾議員,三十位法官,另一位出任美國副總統,没有人犯過法。

當然,虔誠的父母未必能養育出優秀的子女,壞人的子弟也未必一定就壞。不過,一個人在年幼時享受家庭的溫暖與愛心的照料,接受聖經的教導,並且時常禱告,要變壞是很難的。父母親的身教(不論正面的或是反面的)尤其對子女有重大的影響力。

 

歷代志下三四章一—九節

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,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。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,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,不偏左右。他作王第八年,尚且年幼,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。到了十二年,才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,除掉邱坛、木偶、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。众人在他面前拆毁巴力的坛,砍断坛上高高的日像;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,并铸造的像打碎成灰,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,将他们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,洁净了犹大和耶路撒冷。又在玛拿西、以法莲、西缅、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围破坏之处,都这样行。又拆毁祭坛,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,砍断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,就回耶路撒冷去了。约西亚王十八年,净地净殿之后,就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、邑宰玛西雅、约哈斯的儿子史官约亚去修理耶和华他神的殿。他们就去见大祭司希勒家,将奉到 神殿的银子交给他。这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、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,以及犹大、便雅悯众人,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。(代下34:1-9)

十一月十一日~慕迪所犯的錯

十一月十一日~慕迪所犯的錯

今天我們從指定經文所讀到的故事,那些被邀請的客人不肯出席救恩的盛宴,原因之一是去邀請他們的人所表現的熱誠不足。主耶穌吩咐他們要「勉強人進來」,提醒我們必須鼓勵罪人對福音的呼召作出立即的回應。

佈道家慕迪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一件事是:一八七一年十月八日,他在芝加哥向他生平最大的一群聽眾講道。主題是馬太福音二十七章二十二節「那稱爲基督的耶穌,我怎麼辦他呢?」講道結束時,他對群眾說:「我給你們一個星期的時間,你們好好思索這個問題。下主日我們要談論耶穌被釘十字架,到時我要問各位面對拿撒勒人耶穌,到底你會作何決定?」說完,會眾就唱最後一首聖詩。還没有唱完之前,外邊就傳來許多消防車的聲音。會眾於是立刻四散。第二天早上報載,這次芝加哥大火,燒毀了大半個城市。慕迪十分懊悔,因爲他給會眾一個星期的時間,決定是否接受基督的救恩。在那次事件後,他「再也不敢輕易放過聽道的人不對救恩作出立即的回應」。

如果有人靈魂因此喪失,坐在審判台上的主是不會寬容傳道人的。慕迪承認:「我了解自己犯了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,今後我再也不敢不憑着聖靈的大能,催促罪人立即接受主的救恩。」傳道人啊!你也應當記取這個教訓,別再重蹈慕迪的覆轍!

 

路加福音十四章十五—二四節

15同席的有一人听见这话,就对耶稣说:“在 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!”16耶稣对他说:“有一人摆设大筵席,请了许多客。17到了坐席的时候,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:‘请来吧!样样都齐备了。’18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。头一个说:‘我买了一块地,必须去看看。请你准我辞了。’19又有一个说:‘我买了五对牛,要去试一试。请你准我辞了。’20又有一个说:‘我才娶了妻,所以不能去。’21那仆人回来,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。家主就动怒,对仆人说:‘快出去,到城里大街小巷,领那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来。’22仆人说:‘主啊,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,还有空座。’23主人对仆人说:‘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,勉强人进来,坐满我的屋子。24我告诉你们:先前所请的人,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。’”

十一月十日~DD榮譽頭銜

十一月十日~DD榮譽頭銜

假如一位牧師在名字後面有DD的記號,這表示他曾獲頒「榮譽神學博士」的學位。一位警官不明白牧師後面附有 DD是甚麼意思,就教於名牧陸柯克(Halford Luccock)。他聽完牧師的解釋後,說:「 在警察局的起訴書中, DD是指Drunk and Disorderly(酒醉滋事)。」

陸科克牧師想一想也對,初代教會裡基督的門徒在五旬節時,不是受到相同的指控嗎?敵對福音的人士取笑被聖靈充滿的門徒不過是喝醉罷了。在以後的幾年當中,他們也被認爲是社會不安的亂源。陸科克牧師說:「我多麼盼望到每一個主的教會,以最嚴肅的聲調對會眾說:我憑基督福音執事的權柄頒發給每一位信徒 DD學位(醉酒滋事),這個榮譽學位是每一位信徒所應當擁有的。」

是的,如果有更多的信徒被聖靈所充滿,周圍不信的人難免會取笑他們,以爲是醉酒罷了。不過,被聖靈充滿後的見證十分強而有力,預期可以影響更多人來歸向主!

 

使徒行傳二章一—十五節

1五旬节到了,门徒都聚集在一处。2忽然,从天上有响声下来,好像一阵大风吹过,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;3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,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。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,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。

5那时,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,住在耶路撒冷。6这声音一响,众人都来聚集。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,就甚纳闷,7都惊讶希奇说:“看哪,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?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?9我们帕提亚人、玛代人、以拦人,和住在美索不达米亚、犹太、加帕多家、本都、亚细亚、10弗吕家、旁非利亚、埃及的人,并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亚一带地方的人,从罗马来的客旅中,或是犹太人,或是进犹太教的人,11克里特和阿拉伯人,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,讲说神的大作为。”

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,彼此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呢?”13还有人讥诮说:“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。”14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,高声说:“犹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,这件事你们当知道,也当侧耳听我的话。15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,其实不是醉了,因为时候刚到巳初。

十一月九日~別期望加入十全十美的教会

十一月九日~別期望加入十全十美的教会

基督教觀察報報導,有一個人來找名牧司布真,說明他有意加入一所十全十美的教會。司布真牧師對他說,在他所牧養的教會裡是有許多敬虔的信徒,但難免也有類似出賣耶穌的猶大。即連在耶穌調教下的門徒,也難免出現這種敗類。司布真解釋,一般教會中都有一部份不聽話的信徒,羅馬教會、哥林多教會、加拉太教會、撒狄教會都是現成的例子。司布真說:「我的教會絕不符合你的理想,不過,我不相信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完全純潔的教會。如果有的話,我奉勸你千萬不要進去,免得你把人家好好的一個教會給破壞了。」

聖經告訴我們,初代教會的光景並未讓主感到滿意。約翰三書說,某一個教會有個名叫丟特腓的人好大喜功,又造謡毀謗使徒。哥林多教會有一個信徒甚至和繼母發生不正常的關係。提摩太前書二章9–12節,保羅針對女信徒在教會中的表現有極詳盡的教導。每一個教會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必須糾正的地方,但没有一個教會因爲有這些人的緣故而遭到撇棄。所以,不要因爲發現教會中有假冒爲善的人而大驚小怪。希伯來書十章二十五節教導我們:「絕不可停止聚會!」

 

約翰三書五—十二節

5亲爱的兄弟啊,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,都是忠心的。6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。你若配得过神,帮助他们往前行,这就好了;7因他们是为主的名出外,对于外邦人一无所取。8所以我们应该接待这样的人,叫我们与他们一同为真理作工。9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;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。10所以我若去,必要提说他所行的事,就是他用恶言妄论我们,还不以此为足,他自己不接待弟兄,有人愿意接待,他也禁止,并且将接待弟兄的人赶出教会。

11亲爱的兄弟啊,不要效法恶,只要效法善。行善的属乎神,行恶的未曾见过神。12低米丢行善,有众人给他作见证,又有真理给他作见证,就是我们也给他作见证。你也知道我们的见证是真的。

十一月八日~退休後的恩惠

十一月八日~退休後的恩惠

由於人類壽命逐漸延長,因此越來越多的聲浪呼籲爲老年預作準備。舉例來說,密西根州急流城日報不久前有一則報導指出:多數人的老化現象乃是長期不良習慣所造成的,比如説抽煙、喝酒、暴飲暴食、缺乏運動等。現年七十八歲的史沃兹醫師目前仍在行醫,他強調:「許多人確實没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,他們看起來老邁,其實與實際年齡無關。環境對一個人當然有它的影響,而我們卻必須對自己的行爲負責。我們的生活習慣才是促使人老化的主因。」

我們今天所讀到的經文提到:「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。」這個原則也適用在老年的問題上,每一個人都深受早年生活習慣的影響,人人都是多年累積下來的產物。因此,我願意奉勸每一位年輕人:好好顧惜保養你的身體,不要虐待它,要有正確的判斷與選擇。如果你是一個聖徒,那麼你的身子就是聖靈所居住的殿(哥林多前書六章十九節)。一個人如果從早年就過明智、敬畏上帝的生活方式,他的晚年必然會幸運些的。

是的,活出一個聖徒的樣式,你將能享受許多退休後的恩惠!

 

加拉太書六章一——九節

1弟兄们,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,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,又当自己小心,恐怕也被引诱。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3人若无有,自己还以为有,就是自欺了。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。这样,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,不在别人了,5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。6在道理上受教的,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。7不要自欺, 神是轻慢不得的。人种的是什么,收的也是什么。8顺着情欲撒种的,必从情欲收败坏;顺着圣灵撒种的,必从圣灵收永生。9我们行善,不可丧志;若不灰心,到了时候就要收成。


十一月七日~但問能為主做甚麼?

十一月七日~但問能為主做甚麼?

巴姑娘(Ruth Paxson)在本世紀初前往中國大陸傳教。某一天她在芬蘭火車上遇到一個姊妹,令她印象極其深刻的是看到對方有一張充滿光輝的臉,後來她發現那人的右手竟然是一隻義肢。

交談之後,巴姑娘才知道這位姊妹原是派駐印度的宣教士,後來罹病才返國療養。回到芬蘭後, 她買下了一個農莊。有一天,她的右手被打穀機弄斷了。她告訴巴姑娘:「我的右手斷掉後,立刻舉目望天求問主,説:主啊,我既已失去了右手,將來還能爲你做甚麼呢?你有甚麼樣的工作留給我做呢?我不問主爲甚麼讓我遭遇不幸,但問將來能爲主做甚麼?」上帝感動她把整個農莊改爲基督教安老所,叫許多老年人得到不少安慰。

一件意外或身體的傷害臨到我們身上時,往往我們頭一個反應是:「爲何這件不幸的事會臨到我呢?」我們自然的反應是質問上帝爲何如此安排?不過,不停地質問上帝爲甚麼,只會延誤上帝大能的降臨。他要我們抱着純潔的信心, 靠着上帝豐盛的恩典,堅強的活出基督徒的見證來

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功課是:不問理由,但問我能爲主做甚麼?

 

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七—十節

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,就过于自高,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,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,免得我过于自高。8为这事,我三次求过主,叫这刺离开我。9他对我说:“我的恩典够你用的,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。”所以,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10我为基督的缘故,就以软弱、凌辱、急难、逼迫、困苦为可喜乐的,因我什么时候软弱,什么时候就刚强了。

十一月六日~律法字句與精神

十一月六日~律法字句與精神

記得小時候,某一天朋友的母親要求讓她的女兒和我們一道玩。我們表面上同意,但心裡卻很不情願,因此便聯手欺負她,不久她就哭着回家。她母親來把我的朋友訓了一頓。朋友強辯:「我們願意跟她玩。她自己不肯,我們也没有辦法。」當然,事實並非如此。我們表面上順服朋友的母親,但心裡卻採取另一種表現。可以説我們像是守住律法的「字句」,卻忽略了律法的精神所在。就像古時候,上帝告誡富裕的以色列人借貸給窮人不可收取利息,上帝也明知以色列民在這誡命上會陽奉陰違。以色列人果真不出所料,他們借錢給人還看對象,只限借給有能力還錢的人;一旦安息年快到時,就不敢冒險把錢借人,免得安息年一切債務全被免除而血本無歸。「表面上的順服」當然是不夠的,上帝要求我們對窮人抱着慷慨的愛心——這才是正確的態度。

信徒哪,你內心的態度如何呢?如果你對信守上帝的誡命並非甘心樂意的話,便不可能討上帝的喜悅,也缺乏生活見證。要怎樣解決呢?首先你得認罪,承認你需要上帝的幫助。一個「活祭」永遠都要伴隨着「良善的動機」。

 

申命記十五章一—十一節

1“每逢七年末一年,你要施行豁免。2豁免的定例乃是这样: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,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,因为耶和华的豁免年已经宣告了。3若借给外邦人,你可以向他追讨;但借给你弟兄,无论是什么,你要松手豁免了。4、5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,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这一切的命令,就必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了。(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为业的地上,耶和华必大大赐福与你。)6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,必照他所应许你的赐福与你。你必借给许多国民,却不至向他们借贷;你必管辖许多国民,他们却不能管辖你。

7“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的地上,无论哪一座城里,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,你不可忍着心、攥着手,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;8总要向他松开手,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,补他的不足。9你要谨慎,不可心里起恶念,说:‘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’,你便恶眼看你穷乏的弟兄,什么都不给他,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华,罪便归于你了。10你总要给他,给他的时候,心里不可愁烦,因耶和华你的 神必在你这一切所行的,并你手里所办的事上,赐福与你。11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,所以我吩咐你说:‘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。’”(申15:1-11)

十一月五日~不要報復

十一月五日~不要報復

有一個人很討厭二手煙噴到他臉上,於是便發明了一個名爲「報復」的產品,每個零售美金三塊九毛九,以保護非抽煙族。他的產品是一個袖珍型的罐子,裡面裝了一種類似消毒劑的液化氣體,使用時可以噴出惡臭的氣味,令人很不舒服。這種不燃性的罐子,每個可噴七十五次。多數人不會喜歡這種產品,不過還是有人歡迎「報復」,到處打聽哪裡可以買到它。我們相信發明這東西的人,用意是希望癮君子戒煙。但以牙還牙或對冒犯我們的人施以報復的作法,我們無法苟同。

身爲基督徒,我們確實不能對人「還以顏色」,否則我們便違背信心與愛心的原則,把自己貶低到和對方同一個層次了。只有人的低級本能會想到報復,凡真心跟隨主的人則只會謀求別人的益處。因爲凡是相信基督的「智慧與洞察力」的人,根本不會想到報復。我們寧願讓上帝照他的時間、依他的方式來爲我們伸冤,我們要捨棄報復,「以善勝惡」!

 

羅馬書十二章十七—二一節

17不要以恶报恶。众人以为美的事,要留心去作。18若是能行,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。19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。因为经上记着:“主说,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。”20所以,“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吃;若渴了,就给他喝。因为你这样行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。”21你不可为恶所胜,反要以善胜恶。

十一月四日~眼睛不妨看上面

十一月四日~眼睛不妨看上面

舊金山一家報紙報導:一個年輕人在路上意外撿到一張五元鈔票,於是養成走路看地上的習慣。報上說,這些年來,他的收穫是二萬九五一六個鈕扣,五萬四一七二根別針,十二個銅板,外加駝背和個性上的怪癖,這就是他不斷朝地上看所換來的代價。這些年來,他還失去了一些東西——没有工夫欣賞陽光之美、星辰之閃爍、朋友的笑容以及藍天白雲。

有些基督徒很像這個人,並不是說他們走路看馬路。由於他們太重視今生,卻忽略了屬靈與永恆方面的事。他們花費所有的時間追求今生的名利,也許多多少少得到一些短暫的滿足和快樂。老實說,這樣作很划不來。上帝的兒女原應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的,竟然鍾愛一個即將成爲過去的世界,一點也不注意上面的事。因此對事情的看法很容易歪曲,同時也享受不到屬天的陽光。他們去擁抱一大堆別針、鈕扣、銅板這類毫無價值的東西,卻忘了把財寶積蓄在天上。

保羅說:「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,就當求在上面的事。」一個人若只爲今生而活,無疑他已失去了生命中最好的東西。你的眼睛不妨往上看,保證你這樣作是值得的。

 

歌羅西書三章一—四節

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,就当求在上面的事,那里有基督坐在 神的右边。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,不要思念地上的事。因为你们已经死了,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。(西3:1-3)

十一月三日~誠實的保羅

十一月三日~誠實的保羅

有一晚,一個少女在犯罪頻率極高的地區等候公車,一名新科警察過來問她:「要我陪妳一道等車嗎?」「謝了!我認爲不必要,我並不怕。」警察很不好意思的說:「那就請妳陪我一道等車好了,我心裡倒是有點毛毛的。」那名警員表現出基督徒該有的誠實品格。我們往往以為一個人會害怕就等於是没有信心。我們如此推論:「信靠基督的人是不會害怕的,我既然害怕,證明我並未倚靠基督。」當然,没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害怕,以免遭到別人議論。因此,我們只好假裝擺出一副勇敢的「姿態」來。

你知道嗎?偉大的使徒保羅並不諱言內心的恐懼。請仔細讀今天的經文:「那時的我,雖然心情惶恐戰兢。」(哥林多前書二章三節)聖經記下這句話,叫我們感到極大的安慰。既然「戰兢恐懼」的保羅都能被上帝使用,上帝也一樣可以用我們的。接下來保羅這樣說:「我靠着聖靈的大能來講道,用淺顯易明的話,而非花言巧語,來證明上帝的信息。」保羅一方面承認自己戰兢害怕,一方面完全靠着內住的聖靈講論上帝的道。

承認恐懼,這是人性的表現;我們應當在承認恐懼的同時,也當倚靠聖靈的大能,這才是致勝之道。

 

哥林多前書二章一—七節

1弟兄们,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,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。2因为我曾定了主意,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,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。3我在你们那里,又软弱,又惧怕,又甚战兢。4我说的话,讲的道,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,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,5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,只在乎神的大能。6然而,在完全的人中,我们也讲智慧。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,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。7我们讲的,乃是从前所隐藏、神奥秘的智慧,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。 

十一月二日~無法下沉的罪

十一月二日~無法下沉的罪

自亞當犯罪以後,人類就開始向上帝掩飾自己所犯的罪,以爲只要把罪惡遮掩起來,就没有人會發現,上帝也不會處罰了。不過聖經卻說:人遮掩自己的過失,是没有效用的。

有一人沿着南海岸非法偷運一批煙草進入美國。無料竟被海防巡邏艇盯上了,快艇全速向這條船開來。那人在情急之餘,令手下的人快把那些煙草抛入海中,並且揚起帆來,不讓巡邏艇看到他們的行動。那人吩咐一個年輕人注意巡邏艇離他們還有多遠。年輕人到船尾探視過後,匆匆向他報告:「老板,那些貨物根本無法下沉。漂浮在海上,排成長長的一列。」

真是欲蓋彌彰!就像那人一樣,我們也無法遮掩自己的過失。我們試圖把它們「拋進海裡」,但它們卻仍在海面上漂浮着。希伯來書四章十三節說:「無論那一種被造之物,都逃不過上帝的眼睛,因爲萬物在上帝眼中都是赤裸裸無所遁形的;我們也必須向他有所交代。」不過我們一旦信靠替我們死的基督,上帝就全然饒恕我們,把那些「無法下沉」的罪永遠埋藏在最深的海裡了。

 

箴言二八章一—十三節

1智慧岂不呼叫?聪明岂不发声?

2她在道旁高处的顶上,在十字路口站立。

3在城门旁,在城门口,在城门洞,大声说:

4“众人哪,我呼叫你们,我向世人发声,

5说:愚蒙人哪,你们要会悟灵明;愚昧人哪,你们当心里明白。

6你们当听,因我要说极美的话,我张嘴要论正直的事。

7我的口要发出真理,我的嘴憎恶邪恶。

8我口中的言语都是公义,并无弯曲乖僻。

9有聪明的以为明显,得知识的以为正直。

10你们当受我的教训,不受白银,宁得知识,胜过黄金。

11因为智慧比珍珠更美,一切可喜爱的,都不足与比较。

12“我智慧以灵明为居所,又寻得知识和谋略。

13敬畏耶和华,在乎恨恶邪恶。那骄傲、狂妄并恶道,以及乖谬的口,都为我所恨恶。

十一月一日~甜甜圈的中空部份

十一月一日~甜甜圈的中空部份

牧師正對一群人證道,他拿出一大張紙,用筆在正中央畫了一個黑點。然後叫眾人看那張紙,問他們看見了甚麼?其中一人說:「我看到了一個黑點。」牧師說:「對!你還看到了甚麼?」眾人一陣沉默。牧師追問:「除了黑點,你們還看到了甚麼?」眾人異口同聲說:「只有黑點啊!」牧師問:「難道你們這麼多人,連一個也没有看見我手中的這張紙嗎?」牧師進一步解釋:「人生正像剛才的例子,失望和痛苦的經歷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黑點,然而我們卻全神灌注在它上面,而忘記了從主領受到無數的恩典。就像那一張紙,好東西與祝福所佔的比重更大,而我們卻偏偏去注意生活中那些惱人的不幸。」

這使我們聯想到一句話,或許有人認爲是陳腔爛調,不過卻很實際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説,在人生的道路上,你當定睛在甜甜圈(你手中所有的)上;而不要只瞪著甜甜圈的中空部分(你所没有的),甚願你始終抱持這個態度。

是的,我們應當定睛在上帝的祝福,而不要老是注意人生中的灰暗面。詩人在詩篇六十八篇十九節說:「應當讚美主,因爲他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,又賜給我們救恩。」如果我們天天讚美主,自然就不會老是瞪着那些黑點或是甜甜圈的中空部份了!

 

詩篇一〇四篇一—十三節

我的心哪,你要称颂耶和华!耶和华我的神啊,你为至大。你以尊荣威严为衣服,披上亮光,如披外袍,铺张穹苍,如铺幔子,在水中立楼阁的栋梁,用云彩为车辇,藉着风的翅膀而行,以风为使者,以火焰为仆役,将地立在根基上,使地永不动摇。你用深水遮盖地面,犹如衣裳,诸水高过山岭。你的斥责一发,水便奔逃;你的雷声一发,水便奔流。诸山升上,诸谷沉下,归你为它所安定之地。你定了界限,使水不能过去,不再转回遮盖地面。耶和华使泉源涌在山谷,流在山间,使野地的走兽有水喝,野驴得解其渴。天上的飞鸟在水旁住宿,在树枝上啼叫。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,因他作为的功效,地就丰足。(诗104:1-13)

十月三十一日~可喜的結局

十月三十一日~可喜的結局

樂曲大師波迪(Giuseppe Verdi)所創作的歌劇,轟動義大利樂壇,樂迷真是被他迷住了。然而他在最初卻是不幸的,年輕的時候,他要求進米蘭音樂學院深造,卻未能如願,因爲他缺乏基礎訓練。雖然在音樂方面才華洋溢,畢竟只是一家小客棧店主的兒子,没受過正規教育,而這正是入學的條件之一。不過時間卻是很神奇的,後來波迪成名、享譽國際樂壇的時候,米蘭音樂學院竟自動改名爲「波迪音樂學院」。這正說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。

耶穌在自己的家鄉遭受排斥,主因也是由於他未曾接受正規教育。縱然他説話帶着權柄,令人無從反駁,他也行出許多神蹟,依舊無法取得鄉民的肯定與敬重(參閱馬太福音十三章 53 58節)。不過將來有一天,人人都要向他屈膝跪拜、尊榮他的聖名(見腓立比書二章9-10節)。到那時候,我們也要分沾一點榮耀,因爲這是他對凡跟隨他的人所作的應許。

信徒啊,不管你起初是何其微小,不管你問題有多大,你仍有權去期盼一個榮耀、可喜的結局!

 

腓立比書二章五—十一節

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。他本有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,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,叫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和地底下的,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,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,使荣耀归与父神。(腓2:5-11) 

十月三十日~伸冤在神

十月三十日~伸冤在神

桃樂西興起報復的念頭,在她所寫的一篇文章中,她説:「母親去世三個月後,父親再婚,使我非常惱火。十年後,父親去世時,我才發現父親後來曾更改他的遺囑,把所有財產全都留給繼母。這事令我火冒三丈,因爲雙親曾應許留一點錢作爲孫兒的教育費,現在竟然落了空。這樣的事使我越想越氣,心裡極不平衡。」有一天晚上她睡不着,彷彿聽到一個聲音說:「耶和華說,伸冤在我。」於是她呼求:「上帝啊,求你幫助我!」耶穌立即對她説:「我爲妳捨命,難道妳卻爲一點錢而悶悶不樂嗎?」她覺得很對不起主,於是求主解開她心中的怨恨,願意用愛心來接納她的繼母。隔日她寫了一封信給繼母,誠懇的向她道歉。果然她得到極其温馨的回應。直到如今,桃樂西一家仍和繼母住在一起,她的繼母並没有獨吞產業。

根據撒母耳記上二十四章,大衛原有很好的機會向掃羅報復,因爲掃羅正在追尋他的命。掃羅在不知情當中,摸進大衛藏匿的山洞裡。大衛可以很從容的把他殺了,然而大衛没有這樣做,寧願讓神爲他伸冤。上帝很欣賞他的胸襟,使他成爲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。

別人得罪你,如果你還用愛心來包容對方,讓神來爲你伸冤,你便永遠不會後悔。

 

撒母耳記上二四章一—十五節

扫罗追赶非利士人回来,有人告诉他说:“大卫在隐基底的旷野。”扫罗就从以色列人中挑选三千精兵,率领他们往野羊的磐石去,寻索大卫和跟随他的人。到了路旁的羊圈,在那里有洞,扫罗进去大解。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正藏在洞里的深处。跟随的人对大卫说:“耶和华曾应许你说:‘我要将你的仇敌交在你手里,你可以任意待他。’如今时候到了。”大卫就起来,悄悄地割下扫罗外袍的衣襟。随后大卫心中自责,因为割下扫罗的衣襟;对跟随他的人说:“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,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,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。”大卫用这话拦住跟随他的人,不容他们起来害扫罗。扫罗起来,从洞里出去行路。随后大卫也起来,从洞里出去,呼叫扫罗说:“我主,我王!”扫罗回头观看,大卫就屈身脸伏于地下拜。大卫对扫罗说:“你为何听信人的谗言,说大卫想要害你呢?今日你亲眼看见在洞中耶和华将你交在我手里,有人叫我杀你,我却爱惜你,说:‘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,因为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。’我父啊!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。我割下你的衣襟,没有杀你,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没有恶意叛逆你。你虽然猎取我的命,我却没有得罪你。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,在你身上为我伸冤,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。古人有句俗语说:‘恶事出于恶人。’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。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?追赶谁呢?不过追赶一条死狗,一个虼蚤就是了。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施行审判,断定是非,并且鉴察,为我伸冤,救我脱离你的手。”(撒上24:1-15)

十月二十九日~以善勝惡

十月二十九日~以善勝惡

好友梅西年輕時,曾在伊利諾州一家造紙廠服務。同事都知道他生活嚴謹,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,即使是小事也不例外。某天上午喝茶的時間,同事們向他挑戰:「梅西,我們來賭一下運氣,看咖啡錢由誰來付?」說着就把一枚銅板抛向空中。梅西阻止他們:「我不信這一套,没問題,咖啡由我來請客。」「好啊,你上當了!」大家異口同聲的説,也樂得讓梅西破費。同樣的情況後來又發生過一次,到了第三次,梅西仍然說:「没問題,咖啡由我請客」時,同事中有一位高聲嚷着:「不行,今天的咖啡由我來請。」後來再也没有人利用梅西慷慨隨和的弱點占他便宜了。

聖經教導我們以善勝惡,這個原則可以運用在許多方面。我們只要倚靠聖靈,存心順服,並且運用一點機智,就能對別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力。當然,我們這麼作的主要動機應該是爲了順服主。我們行善,一點也没有要求回報的存心。梅西藉着聖靈的大能,以善勝惡,你也同樣可以經歷到這一類的事!

 

羅馬書十二章十七—二一節

17不要以恶报恶。众人以为美的事,要留心去作。18若是能行,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。19亲爱的弟兄,不要自己伸冤,宁可让步,听凭主怒。因为经上记着:“主说,伸冤在我,我必报应。”20所以,“你的仇敌若饿了,就给他吃;若渴了,就给他喝。因为你这样行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。”21你不可为恶所胜,反要以善胜恶。

十月二十八日·這事出於我

十月二十八日·這事出於我

從詩篇作者個人的經歷中,體會到每一個苦難都是出於上帝,是上帝所允許的。下面一則故事,點出了何以慈愛的天父允許我們在生活當中遭遇到一些苦難。

一個小女孩某日被允許陪哥哥去爬附近的一處小丘,那是她哥哥經常去玩的地方。當她來到山腳下,發現山丘如此陡峭,而且全是石頭和坑窪不平的路,覺得十分失望。她埋怨道:「為甚麼連一個平順的地方也没有,盡是崎嶇不平的石頭?」哥哥對她說:「對啊,若没有這些坑坑洞洞的條件,我們又怎能爬到山頂上呢?」

哥哥顯得經驗老練多了,他知道這些石塊的好處。同樣的,上帝允許我們在生活上遭遇難,因爲他深知聖徒懂得把人生中的「絆腳石」變爲登上屬靈更高境界的媒介,成爲得勝的、祝福的「墊腳石」。

主所安排的一切事都是經過他全然智慧的設計,每一件臨到我們身上的事,都是上帝所允許的,爲的是安慰我們或是磨練我們。没有一個環境是在上帝控制範圍之外,因爲上帝說:「這事出於我……」(王上十二24)

 

詩篇一一九篇七三—八十節

你的手制造我,建立我。求你赐我悟性,可以学习你的命令。敬畏你的人见我,就要欢喜,因我仰望你的话。耶和华啊,我知道你的判语是公义的,你使我受苦是以诚实待我。求你照着应许仆人的话,以慈爱安慰我。愿你的慈悲临到我,使我存活,因你的律法是我所喜爱的。愿骄傲人蒙羞,因为他们无理地倾覆我,但我要思想你的训词。愿敬畏你的人归向我,他们就知道你的法度。愿我的心在你的律例上完全,使我不至蒙羞。(诗119:73-80)

十月二十七日·禱告附加行動

十月二十七日·禱告附加行動

假如你對某一個人說:「我會爲你禱告的。」意思當然是說:「我相信上帝會供應你物質上和靈命上的需要。」但如果你應許爲禱告,同時又提供物質上實際的幫助,就顯得真誠多了

「抉擇」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報導,宣教師哈利斯牧師有一個腦細胞受損的兒子大衛。當這一對宣教師夫婦回國度假時,許多人對大衛表示關切,應許要爲他禱告,令這對夫婦十分感激。不過,有一位姊妹表現得更爲具體,她說:「星期三我休假,你們可以把大衛交給我來帶,免得妨礙你們辦事。」哈利斯説:「感謝主,這是我所最需要的,我不僅需要別人的代禱,尤其需要實際的幫助。」

雅各提到信心必須配合行爲時,當然他不是只針對禱告這件事說的,不過這項原則也可以運用到禱告的上面。禱告必須配合行爲,兩方面缺一不可。一個受苦、承受重擔的人,如果有人助他一臂之力,在屬靈的爭戰上是比較容易得勝的。

讓我們捫心自問:我怎樣才能實際去減輕別人的重擔呢?禱告並配合實際的幫助相信是對方所最需要的。

 

雅各書二章十四—十七節

14我的弟兄们,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,却没有行为,有什么益处呢?这信心能救他吗?15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,又缺了日用的饮食,16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,“平平安安地去吧!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”,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,这有什么益处呢?17这样,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。

十月二十六日·全然獻身

十月二十六日·全然獻身

美國內戰期間,有一個人剛好住在南北兩軍的邊界。他拿不定主意究竟要支持那一方,於是想出一個自認爲兩面討好的「妙計」:上身穿南方同盟軍的夾克,下身穿北方聯軍的褲子,以爲這樣一來豈非兩全其美,既不得罪甲方,也不得罪乙方。然而事實上並没有他所想像的那麼「美」,因爲北方聯軍向他的夾克開火,南方同盟軍則向他的褲子開火,他這樣做反而惹來殺身之禍。

約書亞向以色列民挑戰:「你們今天要作一抉擇!」要他們在獨一真神耶和華與亞摩利人的假神之間,選擇他們所要服事的對象。我們也不例外,必須作鮮明的選擇,讓人知道我們服事的是誰?耶穌說:「一個僕人不能服事兩個主,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,就是重這個輕那個。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。」雅各也說:「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,豈不知與世俗爲友,就是與神為敵嗎?」

我們凡認識主的人藉着在基督裡的信仰,在重要的屬靈戰爭當中,已經站在基督這一邊了。我們必須勇敢地堅持這個立場,不可三心兩意。我們要向上帝獻身——全然獻身!

 

約書亞記二四章十四—二四節

“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,诚心诚意事奉他,除掉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事奉的神明,事奉耶和华。若你们认为事奉耶和华不好,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: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明,或是你们所住这地亚摩利人的神明呢?至于我和我家,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。”百姓回答说:“我们绝不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。因为耶和华-我们的神曾领我们和我们的祖宗从埃及地为奴之家出来,在我们眼前行了那些大神迹,并在我们所行的一切路上,和所经过的各民族中保护了我们。耶和华又把各民族和住此地的亚摩利人都从我们面前赶出去。所以,我们也必事奉耶和华,因为他是我们的神。”约书亚对百姓说:“你们不能事奉耶和华,因为他是神圣的神,是忌邪的神,必不赦免你们的过犯罪恶。你们若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的神明,耶和华在降福之后,必转而降祸给你们,把你们灭绝。”百姓对约书亚说:“不,我们要事奉耶和华。”约书亚对百姓说:“你们选择耶和华,要事奉他,你们自己作证吧!”他们说:“我们愿意作证。”“现在,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外邦的神明,专心归向耶和华-以色列的神。”百姓对约书亚说:“我们必事奉耶和华-我们的神,听从他的话。”【 书24:14-24】

十月二十五日~普通班

十月二十五日~普通班

許多信徒對現代生活方式感到疲於奔命:計畫、工作、安排、忙這忙那,竟没有發現這種緊張繁忙的生活方式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。理由是我們没有學會放慢腳步!

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,看到父親每天晚上從公司帶回滿滿一箱的文件,感到無法理解。母親對他解釋:「爸爸因爲白天在公司裡處理不完那些公事。」小孩天真無邪地問:「那麼,他們爲甚麽不把爸爸編入普通班呢?」上帝没有把每一個人造得一樣快。有人像是裝上了強力馬達,他們精力充沛忙個不停,除了倒下來之外,可以一輩子不用休息。另外有些人則慢條斯理,永遠快不起來。即使如此,每一個人還是最適應於本身的個性、才能與力量。硬要叫一個慢郎中快起來,他會被掛慮、貪婪、世俗的慾望、不滿的自我等情勢所逼,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罪惡之中。

人生的競賽,跑得快的人未必就是贏家。真正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懂得倚靠上帝,等候主,從他那兒重新得力的人。因爲他們奔跑卻不困倦,行走卻不疲乏。他們學會了基督得勝的秘訣,按照上帝安排的時間表作息。

 

以賽亞書四十章二八—三一節

28你岂不曾知道吗?你岂未曾听见吗?永在的神耶和华,创造地极的主,他不疲乏,也不困倦;他的智慧无法测度。29疲乏的,他赐能力;软弱的,他加力量。30就是年轻人也要疲乏困倦,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。31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。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;他们奔跑却不困倦,行走却不疲乏。

十月二十四日·訓練與磨練

十月二十四日·訓練與磨練

主爲信徒安排了一些訓練課程,其中的共同科目是編號一〇一的「失望經歷」。有人説得好,上帝對我們的要求,合理的就叫作「訓練」;看來不合理的則叫作「磨練」。失望當然是不受歡迎的經歷,不過在人生旅程中,有這方面的經歷確是十分值得的。我們會學到一件事:人最大的損失,往往會變成最大的收穫。由於一般人的短視,他們寧願免修「失望」這一個科目,惟主希望凡他所重用的人,都得修習這項科目。

十九世紀的邱勒牧師(Theodore Cuyler)說:「悲傷能使人昇華在別的方面獲得重大的成就。信徒的記錄簿上都接連有好幾個空白頁,是用來教導我們承受失望的功課的。訓練期間,我們的淚水可能沾溼了那些頁數,然而事後我們會真心的爲這些損失感謝上帝。」如果你目前好有失望的經歷,你先不要急躁不安,上帝要先訓練你,以便在將來差派你去安慰那些遭遇失望陷入悲傷中的人們。

 

羅馬書五章三—五節

1所以,我们既因信称义,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以与神和好。2我们又藉着他,因信得以进入现在所站立的这恩典中,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。3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,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4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,5盼望不至于落空,因为神的爱,已藉着所赐给我们的圣灵,浇灌在我们心里。

 

6我们还软弱的时候,基督就在特定的时刻为不敬虔之人死。7为义人死,是少有的;为仁人死,也者有敢做的。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,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。9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,就更要藉着他得救,免受神的愤怒。10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,尚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以与神和好,既已和好,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。11不但如此,我们既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以与神和好,也就藉着他以神为乐。

十月二十三日~謹慎你的言語

十月二十三日~謹慎你的言語

三歲大的金至均,聰明可愛,有一天隨祖母去教會。他站在幼稚園的門口,正好有人送豆漿來,黃梅珍園長吩附他:「走開!走開!」金至均一臉嚴肅地説:「噢,你説壞話,主耶穌會不高興!」園長愣在一邊,問他:「我説了壞話嗎?」「對!你叫我走開走開,這是壞話。你要說:請借過。」園長覺得好笑,馬上賠罪:「噢,對不起!對不起!」有一天至均的爸爸説:「氣死我了!」至均立刻伸手遮掩爸爸的口,提出糾正:「爸爸說壞話,主耶穌會不高興,你再説,我要生氣了。」爸爸立刻向他賠不是。

如果我們所說的比所知道的還多,便是口舌犯罪;如果不必要説的話我們説了,就已經對別人構成傷害了。某人年輕時批評一個他不太認識的人:「不折不扣的酒鬼、愛跟女人鬼混、唱些不正經的歌…..」友人的母親當場糾正他:「你說的都是事實嗎?即使是事實,也要你來說嗎?」這樣的指責使他無地自容,何況他只是轉述聽來的消息,無法肯定其真實性,即使是事實,批評別人也是不夠厚道。箴言二十五章九節説:「不可洩漏別人的密事,恐怕聽見的人罵你,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。」

聖經明白教導我們不要心直口快,不要洩人密事,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。耶穌進一步說:「凡人所説的閒話,當審判的日子,必要句句供出來。因爲要憑你的話定你爲義,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。」因此,講一句話之前最好三思:這話是真的嗎?這樣說有失厚道嗎?我說這話是否有其必要呢?

 

箴言二五章一—十節

1以下也是所罗门的箴言,是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誊录的。

2隐藏事情是神的荣耀;查明事情乃君王的荣耀。

3天之高,地之深,君王之心测不透。

4除去银子的渣滓,银匠就做出器皿来。

5除去王面前的恶人,国位就靠公义坚立。

6不可在君王面前妄自尊大,也不要站在大人的位上。

7宁可让人家说“请你上到这里来”,强如在你觐见的贵人面前令你退下。

8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讼 ,免得你的邻舍羞辱你,最后你就不知怎么做。

9要与邻舍争辩你的案情,不可泄漏他人的隐密,

10恐怕听见的人责骂你,你就难以摆脱臭名。

十月二十二日~遭上帝拒絕

十月二十二日~遭上帝拒絕

信徒禱告,最常碰到的情況,就是得不到回應。上帝爲何沉默?或許可以這麼說吧,上帝没有回應表示他的答案與你所期盼的相左。上帝的回答是:「稍等!」「稍作修改!」或是:「不行!」表面聽起來似乎蠻無情的,然而它卻是如假包換的祝福呢。

以色列人知道為甚麼「不行」竟是一項祝福——當然,他們是吃盡了苦頭才學會的。以色列人在曠野吃膩了上帝每天所賜下的嗎哪,於是向上帝求肉,否則寧願去死。上帝就給他們鵪鶉。上帝給得太豐富了,多到使他們倒胃口,他們便後悔向上帝求肉,因爲在曠野地吃肉可能根本就不合宜。上帝的決定是絕不會錯誤的,當初上帝若不允許以色列人吃肉,他們可能會好受些。

使徒保羅知道「上帝的拒絕」帶着祝福。他要求上帝除去他身上的刺,卻遭上帝拒絕。保羅後來說:「好極了,我發現上帝的恩典是夠我用的。」上帝藉着保羅的痛苦來彰顯他的大能,並使保羅成爲他手中有力的器皿。當上帝拒絕我們的祈求時,其實大可放心,他對我們必然有更好的計劃。

 

哥林多後書十二章八、九節

为了这事,我曾三次求主使这根刺离开我。(林后12:8)

他对我说:“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,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。”所以,我更喜欢夸耀自己的软弱,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(林后12:9)

为基督的缘故,我以软弱、凌辱、艰难、迫害、困苦为可喜乐的事;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,什么时候就刚强了。(林后12:10)

十月二十一日~不住的禱告

十月二十一日~不住的禱告

聯合新聞社的一則有趣的報導,説明顧客成功地提高了美國郵局的辦事效率:某地郵局辦事效率其差無比,有一個人形容,排隊的人向前移動的速度,「比油漆乾得還慢」。另一個人形容,隊伍的前進「就像是注視花草生長一樣」。二十六名顧客排成兩列,大家都等得不耐煩了。於是一位七十二歲老人帶頭,要求二十六個人異口同聲大叫:「我們要求服務!」約莫過了兩分鐘,多出了一個職員,面無表情的說:「下一位是誰?」這二十六個人知道這一招奏效,於是重新大叫一次。你猜猜看後果如何?果然又冒出一個職員。後來有一個人興奮的說:「簡直太妙了,我排不到四分鐘就把事情辦好了,我從來没有見過這樣快速的辦事效率!」

這件事好像是聖經中「不義的官」的現代版。在那個比喻裡,主耶穌教導我們一個關於禱告的真理。耶穌不是指示我們必須向上帝呐喊,他是強調不住的禱告會帶來意外的功效。既然不停地要求都能打動一個人,更何況慈愛的天父本來就願意垂聽我們的禱告。

主愛我們,他肯照我們的祈求來幫助我們。他等候我們向他開口祈求,他用自己的方法,在他認爲最適當的時間,應允我們的祈求。聖經教導我們要不住的禱告。

 

路加福音十八章一—八節

1耶稣设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2说:“某城里有一个官,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3那城里有个寡妇,常到他那里,说:‘我有一个对头,求你给我伸冤。’4他多日不准。后来心里说:‘我虽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;5只因这寡妇烦扰我,我就给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来缠磨我!’”6主说:“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。7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,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,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?8我告诉你们: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。然而人子来的时候,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?”

十月二十日~怎樣享有自由

十月二十日~怎樣享有自由

人人渴望自由,然而不少人追求自由,反而被捆綁。聖經教師梅爾斯(Henrietta Mears)察「真自由」的秘訣。某日,她對學生說:「飛鳥在天空中翱翔是自由的,若把牠放進水裡,牠便失去了自由。魚在水中是自由的,若把魚放到沙灘上,牠就完了,因爲沙灘並不是牠的生活世界。因此,信徒只有順服上帝的誡命,遵行他的旨意,才享有真正的自由!信徒在這個範圍內所享有的自由,正如鳥兒在天上飛、魚兒在水中游一樣。」

自由是箴言書所討論的重要主題之一。所羅門告誡他的兒子:每一個人必須過着以上帝爲中心的生活,方可獲得真正的自由。反過來說,倘若人輕看上帝的誡命,其必然的結果,就是被捆綁。箴言十六章教導:一個人如果謙卑、信靠上帝、言語謹慎、自我約束,就必享有自由。一個人如果我行我素、悖逆上帝、驕傲自大、爭競、陷人入罪,就難免被捆綁。

新約聖經的主角——耶穌,他就是我們自由的源頭。他是我們的創造主與救贖主。他明白的說:「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,就真是我的門徒。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。」

 

箴言十六章十六—三三節

16得智慧胜似得金子;选聪明强如选银子。

17正直人的道,是远离恶事;谨守己路的,是保全性命。

18骄傲在败坏以先;狂心在跌倒之前。

19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,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。

20谨守训言的,必得好处,倚靠耶和华的,便为有福。

21心中有智慧,必称为通达人;嘴中的甜言,加增人的学问。

22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,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。

23智慧人的心教训他的口,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。

24良言如同蜂房,使心觉甘甜,使骨得医治。

25有一条路,人以为正,至终成为死亡之路。

26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,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。

27匪徒图谋奸恶,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。

28乖僻人播散纷争,传舌的离间密友。

29强暴人诱惑邻舍,领他走不善之道。

30眼目紧合的,图谋乖僻;嘴唇紧闭的,成就邪恶。

31白发是荣耀的冠冕,在公义的道上,必能得着。

32不轻易发怒的,胜过勇士;治服己心的,强如取城。

33签放在怀里,定事由耶和华。

十月十九日~讀!讀!讀!

十月十九日~讀!讀!讀!

名學着葛雷(James Gray)曾經說過一個故事,強調讀經對基督徒靈命成長的重要性。在他年輕剛作聖經老師時,同事中有一個人特別具有一種「屬靈的平安與寧靜」的氣質,令他十分羨慕。他也很想獲得那份屬靈的寧靜,於是便向那人討教。那人説:「只要詳讀以弗所書就行了。」葛雷没想到原來只是這麼簡單,然而以弗所書他也讀過好幾遍,始終没有經歷到他的同事所獲得的能力。朋友看他一臉疑惑的表情,進一步解釋道:「有一回我有一個短假,身邊帶着一本以弗所書單行本。某天下午,我把整卷書全看完了,我越讀越有味,不但讀完整卷書,事實上,我總共讀了十五遍。」他接着說:「當我走進屋裡時,我整個腦中充滿了以弗所書所教導的真理, 說得更貼切一點,我全然被以弗所書擄去了。當時我有一個感覺,就是靈裡彷彿不斷飛升,終於上達天庭,與基督耶穌坐在一起——這是我以前所未曾有過的經歷。」

同事的見證激勵了葛雷,於是他下更大的工夫讀經,後來終於得到極大的恩賜,把聖經講解得深入淺出,很受聽眾的歡迎。葛雷和他的同事的經歷,同樣可以發生在你我身上,讓我們下定決心。勤讀聖經!讓我們不但擁有上帝的話,也被上帝的話所擁有。

 

詩篇一一九篇一二九—一三六節

129你的法度奇妙,所以我一心谨守。

130你的言语一解开,就发出亮光,使愚人通达。

131我张口而气喘,因我切慕你的命令。

132求你转向我,怜悯我,好像你素常待那些爱你名的人。

133求你用你的话使我脚步稳当,不许什么罪孽辖制我。

134求你救我脱离人的欺压,我要遵守你的训词。

135求你用脸光照仆人,又将你的律例教训我。

136我的眼泪下流成河,因为他们不守你的律法。

十月十八日~精益求精

十月十八日~精益求精

一個習醫的人在成爲正式醫生之前,必須接受多年的訓練和實習,這個事實往往會使一些原先想習醫的人打消念頭。不錯,醫學前的訓練、正規醫學教育、乃至於當實習醫師、住院醫師,這一連串的經歷,都是成爲正式醫師的必要條件。此外,若想成為正式醫師,還得接受額外的訓練。這些訓練,不但花錢而且辛苦。

單在美國,一九七九年有六萬三〇〇〇人報考醫學院,然而在他們踏出校門之際,還不能算已經學成。按某些州的規定,一個醫生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必須重新參加檢定考試,才取得繼續執業的資格。美國醫務協會也支持此一規定。在過去一年當中,約有半數醫師回到學校進修。病患也樂意接受「知識不斷更新」的醫師來爲他們治病。

基督徒生命何嘗不是如此!基督徒對基督的認識與了解,也當與日俱增。信徒重生後,靈命若一直没有長進,便證明他已經退步了。保羅曾講過一句很出名的話:「我不是以爲自己已經得着了。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,向着標竿直跑。」倘若你滿足於現狀,那就是說,你必須多作努力了!

 

腓立比書三章七—十四節

7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,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。8不但如此,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,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。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,看作粪土,为要得着基督,9并且得以在他里面,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,乃是有信基督的义,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,10使我认识基督,晓得他复活的大能,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,效法他的死,11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。12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,已经完全了,我乃是竭力追求,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。13弟兄们,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,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记背后,努力面前的,14向着标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。 

十月十七日~職業神聖

十月十七日~職業神聖

信主的人不容把生活分割爲「 聖、俗」兩部份。凡順着上帝的旨意所做的,就是「神聖的」工作,目的都是爲了榮耀上帝。

容我講一個故事:愛丁堡有一位鞋匠,某日教會的新牧師,首次來到他的店裡訪問。言談之間,牧師盡是用一些高深的神學術語。而鞋匠的應對也顯示出他屬靈方面的功力,確實令牧師十分訝異。牧師終於對他說:「弟兄,你不應該繼續當鞋匠,既然你在靈裡有這樣深厚的基礎,從事世俗的工作, 未免糟蹋人才。」鞋匠請牧師收回他的話。牧師問:「哪一句話?」鞋匠說:「就是指他從事世俗工作的那句話。」他拿起手上的一雙鞋子說:「這是爲史密斯先生的遺孀的兒子所縫製的。」史密斯先生去年夏天過世後,他的遺孀則由兒子扶養,其子每天在外頭工作。惡劣的天氣來臨之前,主對他說:「你願意爲那個年輕人縫製一雙鞋子免得他打赤腳受凍嗎?」他答:「主,是的,我願意。」

他相信當牧師的負責講道是出於上帝的旨意,而他縫製皮鞋也是出於上帝的旨意。將來到主面前,都會得到主的稱讚:「你這忠心善良的僕人,你很稱職。」信徒們,無論你從事那一行業,只要工作的性質是高尚的、良善的,你就忠心去做,因爲那正是神聖的工作。

 

哥林多前書七章二十—二四節

20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,仍要守住这身份。21你是作奴仆蒙召的吗?不要因此忧虑。若能以自由,就求自由更好。22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,就是主所释放的人;作自由之人蒙召的,就是基督的奴仆。23你们是重价买来的,不要作人的奴仆。24弟兄们,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,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份。

十月十六日~生命的倒數計時

十月十六日~生命的倒數計時

一個人如果能活六十五歲,他一生總共有六〇萬小時可用。不過一般人在十八歲才完成高中教育,換句話說,在他中學畢業後,只剩下四一萬二○○○小時。假使我們每天睡眠八小時、工作八小時、社交及個人活動八小時,那麼每一部份各占用十三萬七三三三小時。我們一生的時間若以「小時」計算,看來似乎並不算多。這一點時間如果拿來跟永恆比較,更顯得像是閃光燈之一閃。因此如何有效地運用我們睡眠以外的時間,就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了。

有一位在廣播界服務的老先生,已快一百歲了。多年來,他一直以「日」為單位來數算自己的時間。如果你問他今年貴庚?他會告訴你,他已經活了多少天數。理由是詩篇九十篇十二節說:「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。」當一個人實際去數算自己的日子時,最能提醒自己時間何等容易消逝。因此,他必須爲永遠的生命預作準備。

地上的時數、日數、年數都會過去, 不管你是否去數算它, 結果總是一樣。所以我們必須「爲基督而活」,才有永生的盼望。

 

歌羅西書四章二—六節

2你们要恒切祷告,在此警醒感恩;3也要为我们祷告,求神给我们开传道的门,能以讲基督的奥秘,4叫我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秘发明出来。5你们要爱惜光阴,用智慧与外人交往。6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,好像用盐调和,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。

十月十五日~上帝絕不打盹

十月十五日~上帝絕不打盹

倘若你知道上帝時刻看顧保守我們,必然感到十分欣慰。每逢疲憊、乏味、逃避難題時,我們自然的反應往往是閉上眼睛或是把臉轉開。然而,這位慈愛、永不疲倦的上帝不會這樣。聖經指出:「保護你的必不打盹!」聖經也提到,時刻看顧我們的上帝,將來必按照我們所行的來審判我們。哥林多後書五章十節說:「我們將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。」這一點你得放在心上,不可大意。不過,詩篇一二一篇所傳的信息是:上帝時刻都在看顧我們,他是保護我們的神。這篇詩篇說明:上帝用慈愛的眼睛眷顧我們,而非緊迫盯人,故意來挑我們的毛病。

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尚西巴號汽艇航入佈滿艦艇的海域。當晚,乘客都聚集在甲板上,人人緊張不安,没有人敢睡覺。只有一位傳教士照常就寢。第二天一早,有人問他:「我們隨時都有遭受魚雷襲擊的危險,難道你一點都不在乎嗎?」他很有信心的回答:「這一點我倒不擔心,我的上帝是絕不打盹的,用不着我們倆都醒着吧!」上帝看顧我們是出於他的主動,不用別人來提醒他。聖經明明說:「耶和華要保護你,免受一切的災害。」難怪在不信的人愁眉苦臉的時候,聖徒卻了無牽掛,原因即在於此。

 

詩篇一二一

1我要向山举目,我的帮助从何而来?

2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。

3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,保护你的必不打盹。

4保护以色列的,也不打盹也不睡觉。

5保护你的是耶和华,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。

6白日,太阳必不伤你;夜间,月亮必不害你。

7耶和华要保护你,免受一切的灾害。他要保护你的性命。

8你出你入,耶和华要保护你,从今时直到永远。

十月十四日~別忘了自己

十月十四日~別忘了自己

約翰福音十七章記載基督這位大祭司的禱告,我們發現他先爲自己禱告,可能感到不解。不過, 你想想看,那時他正面臨地上生活最沉痛的時刻;再過不久他就要爲全人類的罪走上十字架。然而他關懷別人的心仍十分強烈。他曾爲門徒禱告,盼望在他離世之後,門徒能肩負起沉重的責任。接着他也爲教會禱告,盼望世世代代的教會能忍受重大的逼迫。在此之前,他則先爲自己禱告。

有一部份聖徒認為「爲自己禱告」是錯誤的,但我不以爲然。我們把自己的需要帶到主的面前祈求,這個作法並無可議論之處。有一個女孩安靜地聽她母親禱告,隨後向母親建議:「媽,您老是替別人禱告,我想您也應該為自己禱告啊。」這個小女孩心智非常成熟。不錯,我們是需要常爲自己禱告:求主帶領、求主饒恕、求主施恩、求主憐憫。

托雷(R. A. Torrey)曾說:「 爲自己禱告未必是自私的行爲。」就拿耶穌的例子來說,他這樣做並没有錯。他會幫助你看得更清楚,也會安慰你受創的心靈。他會給你必要的帶領。今後你來到神面前禱告,必須爲別人代禱,但也別忘了爲自己禱告。

 

約翰福音十七章一—五節

1耶稣说了这话,就举目望天说:“父啊,时候到了,愿你荣耀你的儿子,使儿子也荣耀你;2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,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。3认识你独一的神,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,这就是永生。4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,你所托付我的事,我已成全了。5父啊,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,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。

十月十三日~心急如焚

十月十三日~心急如焚

十七世紀英國巴斯特牧師(Richard Baxter)承認自己講道很賣力。他形容自己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服事一群將亡的人。每次他站講台都抱着最後一次講道的心情,認爲會眾是最後一次聽道。這種心態持續了五十年!每週他花兩天時間教導社區裡的孩子,週三挨家挨户探訪,總要讓寡婦、老年人、病人的需要都得到供應。後半週的時間,他便預備講章或寫書——總共寫了一六〇本書。

如此辛勤工作,他就把克勒敏士德城(Kidderminster)改變過來。原本是一個敗壞墮落的地方,没有人知道甚麼叫作道德的,如今成爲一個家家戶戶敬畏上帝、勤讀聖經、熱心禱告的城市。牧師的心血没有白費。

今天我們讀到以斯拉爲神所發的熱心。他看到當日以色列民的罪,行上帝所憎惡的事,就撕裂衣服和外袍、拔了頭髮和鬍鬚,驚慌憂悶而坐。他又在上帝殿前禱告、認罪、哭泣,百姓受到感動也紛紛悔改認罪。當日耶穌在聖殿裡心急如焚,趕出那些作買賣的人,潔淨聖殿的心也是一樣迫切。

聖徒對於自己居住的社區的道德風氣,應當作適切的反應和影響。讓我們學學巴斯特、以斯拉和耶穌吧!

 

以斯拉記九章一—四節 十章一—五節

1这事作完了,众首领来见我,说:“以色列民和祭司并利未人,没有离绝迦南人、赫人、比利洗人、耶布斯人、亚扪人、摩押人、埃及人、亚摩利人,仍效法这些国的民,行可憎的事。2因他们为自己和儿子娶了这些外邦女子为妻,以致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,而且首领和官长在这事上为罪魁。”3我一听见这事,就撕裂衣服和外袍,拔了头发和胡须,惊惧忧闷而坐。4凡为以色列 神言语战兢的,都因这被掳归回之人所犯的罪,聚集到我这里来,我就惊惧忧闷而坐,直到献晚祭的时候。

1以斯拉祷告、认罪、哭泣,俯伏在神殿前的时候,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里,成了大会,众民无不痛哭。2属以拦的子孙、耶歇的儿子示迦尼对以斯拉说:“我们在此地娶了外邦女子为妻,干犯了我们的神,然而以色列人还有指望。3现在当与我们的神立约,休这一切的妻,离绝她们所生的,照着我主和那因神命令战兢之人所议定的,按律法而行。4你起来,这是你当办的事,我们必帮助你,你当奋勉而行。”5以斯拉便起来,使祭司长和利未人,并以色列众人起誓说:必照这话去行;他们就起了誓。

十月十二日~龐大的代價

十月十二日~龐大的代價

養育子女的費用龐大得驚人。根據合眾國際社去年的報導:美國中等收入的家庭每養育一個孩子十八年在家、四年上公立大學,平均得支出八萬五千美元,比起一九七七年漲了三分之一。這確實是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額!然而未曾聽說那一位父親拒絕支付這筆款項。當然,爲人父母的,不是一下子就確實有這些收入。他們多半是經年累月作出犧牲、節衣縮食、删除不必要的開銷,以應付每一筆帳單的。

此外,養育屬靈的子女的代價也是驚人的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初信者說:「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。」他稱呼加拉太教會的信徒爲「小子」,並説他爲他們再受生產之苦,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心裡。保羅把初信的基督徒視爲他屬靈的子女,覺得他有責任帶領他們在基督裡長大成熟。

我們也有義務去帶領那些初信的基督徒。我們對每一個人悔改信主感到高興,不過,悔改歸主只是一個起步而已,幫助屬靈的嬰孩成長爲「門徒」,必須投注極多的時間與精力。保羅似乎宣稱:「我爲你們即使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。」不錯,代價雖高,將來的報賞也相對的大。

 

哥林多前書四章九—十七節

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,好像定死罪的囚犯;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,给世人和天使观看。10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,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;我们软弱,你们倒强壮;你们有荣耀,我们倒被藐视。11直到如今,我们还是又饥、又渴、又赤身露体、又挨打、又没有一定的住处,12并且劳苦,亲手作工。被人咒骂,我们就祝福;被人逼迫,我们就忍受;13被人毁谤,我们就善劝。直到如今,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,万物中的渣滓。14我写这话,不是叫你们羞愧,乃是警戒你们,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。15你们学基督的,师傅虽有一万,为父的却是不多,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。16所以,我求你们效法我。17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;他在主里面,是我所亲爱、有忠心的儿子,他必提醒你们,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,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。

十月十一日~從月球到地球

十月十一日~從月球到地球

一九七一年,阿波羅號太空人- 虔誠敬畏主的歐文(Jim Irwin)成功的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,十年後,他卻在地上受困。一九八一年九月,他跟妻子一同到巴哈馬度假。一天早上,歐文駕一條小汽船打算前往附近的一個小島。不知何故,小汽船卻不聽使喚,連馬達也啟動不了。他用手划了一會兒, 始終不見任何進展。正在嘗試各種努力的時候, 小汽船竟被強勁的海潮沖走了,漂往汪洋大海中。所幸有一艘遊艇從附近經過,才把歐文救了起來。

看到這一則新聞報導後,我想起現代人的處境正像這樣。人類有傑出的科技成就,能夠遨遊太空,然而對道德的逆流、邪惡的勢力卻拿不出一點辦法。在今天的經文中,保羅數算當日的罪惡,我們讀起來豈非像是翻閱今天的晚報一樣嗎?試想:同性戀、淫亂、貪婪、惡毒、嫉妒、兇殺、爭競、詭詐、狂傲、違背父母,那一樣在今天没有呢?

感謝主,他帶給我們盼望。基督道成肉身進入人類歷史,住在我們中間,爲我們的罪代死,又從死裡復活,摧毀罪惡及死亡的權勢。我們懂得怎樣登陸月球,但惟有認識耶穌,我們活在世上才找得到生命的目標與意義。

 

羅馬書一章十八—三二節

18原来,神的忿怒,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,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。19神的事情,人所能知道的,原显明在人心里,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。20自从造天地以来,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虽是眼不能见,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,叫人无可推诿。21因为,他们虽然知道神,却不当作神荣耀他,也不感谢他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,无知的心就昏暗了。22自称为聪明,反成了愚拙;23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,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、走兽、昆虫的样式。24所以,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,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。25他们将神的真实变为虚谎,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,不敬奉那造物的主。主乃是可称颂的,直到永远。阿们!

 

26因此,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。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;27男人也是如此,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,欲火攻心,彼此贪恋,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,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。28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,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,行那些不合理的事;29装满了各样不义、邪恶、贪婪、恶毒,满心是嫉妒、凶杀、争竞、诡诈、毒恨,30又是谗毁的、背后说人的、怨恨神的、侮慢人的、狂傲的、自夸的、捏造恶事的、违背父母的、31无知的、背约的、无亲情的、不怜悯人的。32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,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,还喜欢别人去行。

十月十日~不用課稅

十月十日~不用課稅

聖詩說:「主的恩典你必算必數,一樣一樣數來記。」對聖徒而言,這絕不會比登天容易!上帝所給予我們的恩惠,實在遠超過我們所能了解的。由於上帝的美善,無疑的,聖徒是世上最富裕的一群人。

曾有一位財稅官員到一個窮人家,進行了解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,因爲風聞這一個家庭很富有。那人承認:「我很富有。」官員準備好紙筆,打算逐一記錄課稅的項目,問道:「請問你擁有甚麼 」聖徒答:「第一,我擁有救主,他給了我永生, 將來在永恆的天城裡還爲我預備住所。」「還有甚麼?」「我有一個虔誠、勇敢的妻子、幾個健康、順服、重生的子女。」「還有別的嗎?」「我有一顆快樂的心,每天都充滿喜樂。」「還有其他的嗎?」「這只是隨意舉出的例子……」官員知道這些都不是他職務上所要查詢的,便合起記事簿,站了起來對那人説:「先生,你確實很富有,不過你所擁有的一切,都不用課稅。」

你爲何不來數算一下自己屬靈的資產,好好的爲這些來謝恩呢?正如一位詩人所說:「我最愛唱喜樂歌,因我杯中已注滿平安與主愛,還有更多恩惠祝福即將到來。」我們在基督裡確實富有,但永恆的資產與祝福,卻没有一項必須課稅,因爲它們是屬天的、永恆的。

 

以弗所書一章一十四節

1奉神旨意,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,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,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。2愿恩惠、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!3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,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。4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,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,无有瑕疵。5又因爱我们,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,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,6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。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。7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,过犯得以赦免,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。8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,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,9都是照他自己所预定的美意,叫我们知道他旨意的奥秘;10要照所安排的,在日期满足的时候,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,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。11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,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,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,12叫他的荣耀,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。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,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,也信了基督,既然信他,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。14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,直等到神之民被赎,使他的荣耀得着称赞。

十月九日~偷書賊

十月九日~偷書賊

美國西部小説家路易·拉莫寫了一篇短文,談到一個愛書的人。

有人注意到一個舉止可疑的人穿梭在圖書館書架之間。他從架上拿到一本皮面的莎翁大作:「李爾王」,打開封面,摸摸書頁。忽然間他把那本書藏在懷裡,慌慌張張離開圖書館。館員尾隨在他之後,把他攔截下來。書賊只得把書交出來,並爲自己的行爲作一番辯護:他只是一個純粹的「愛書人」,可惜不識字。他到圖書館的目的,只是爲了摸摸書本。他很喜歡手裡握着一本書的感覺,這是他偷書的原因。

有些信徒對聖經的態度正是如此。他們帶着皮面聖經去教會,只是喜歡觸摸聖經的封面,喜歡書頁所散發出來的味道。他們從來不去讀它,你看,多麼可惜啊!

聖經是一份無與倫比的禮物,是賜給我們查考、享用的。它傳達神的信息,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光、心靈指南。我們若光是帶着聖經到處走,卻不去讀它,聖經對我們就毫無幫助,願你效法庇里亞人「天天考查聖經」。

 

使徒行傳十七章十十五節

10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。二人到了,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。11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,甘心领受这道,天天考查圣经,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。12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,又有希腊尊贵的妇女,男子也不少。13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神的道,也就往那里去,耸动搅扰众人。14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,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。15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,既领了保罗的命,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,就回去了。

十月八日~一枚蛋的教訓

十月八日~一枚蛋的教訓

某日一個接受基督爲救主的女人,在伯大尼的宴席上,爲了表示她對主的感激,拿出一瓶極昂貴的香膏來抹耶穌的頭。引起在場許多人的物議,責備那女人浪費。然而耶穌卻看重這女人愛心的行動。主耶穌清楚知道那女人是出於單純的動機,爲討主的喜悅。他說:「這女人所行的,要永遠被人紀念。」

有一位主日學老師,要求學生下一次上課時,帶一樣可以提醒我們愛主並盡力服事主的東西來。一個女孩帶來一條麵包。老師說:「對,主耶穌是生命的糧,我們可以向那些靈命飢渴的人傳講耶穌。」第二個學生帶來一盒火柴。老師說:「對,耶穌是世上的光,他要藉着我們來照亮整個世界。」第三個學生,把一個爪哇矮雞所生的小雞蛋放在老師手裡,引起同學們哄堂大笑,感到十分意外。老師問:「請你告訴我們這枚蛋跟主耶穌有甚麼關係好嗎?」那孩子說:「我們家的小母雞,生不出大雞蛋,可是我知道牠已經盡全力了。雖然我還小,不能夠做甚麼大事,我願意學我們家的小母雞,盡我所能的來服事耶穌。」

跟隨伯大尼馬利亞的榜樣,我們也應當把「愛主的心」呈獻在主面前,無論我們呈獻多少,讓我們盡其所能的來高舉基督!

 

馬可福音十四章三九節

3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,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,打破玉瓶,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。4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,说:“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?5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。”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。6耶稣说:“由她吧!为什么难为她呢?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。7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,要向他们行善,随时都可以;只是你们不常有我。8她所作的,是尽她所能的,她是为我安葬的事,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。9我实在告诉你们:普天之下,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,也要述说